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平东将军

平东将军

官名。东汉献帝建安(196—220)初置,吕布曾任之。三国魏时与平西、平南、平北将军合称四平将军,权任很重,多持节都督或监某一地区的军事,有时亦作为刺史等地方官员兼理军务的加官。两晋沿置,魏、晋皆三品。十六国前凉、前秦、西秦亦置。南朝宋三品,梁武帝天监七年(508)定为武职二十四班中的二十班,陈拟三品,比秩中二千石。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定为从二品上,二十三年改为三品。北齐为褒赏军功勋臣的闲职,三品。北周正七命。隋初列为散号将军,从六品上,炀帝大业三年(607)罢。


杂号将军名,三国魏置,凡将军皆掌征伐。《三国志·吴书·全琮传》:“(全琮子怿)救诸葛诞于寿春,出城先降,魏以为平东将军。”魏置平东将军、平西将军、平南将军、平北将军,号称四平将军,多持节都督某地区军事,有时也作刺史等地方官兼理军务的加官。后世多沿置,有的为职事官,有的作加官用。

猜你喜欢

  • 江南行御史台

    见“江南诸道行御史台”。

  • 蛮夷长官司副长官

    官名。元朝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置长官司,亦称蛮夷长官司,并以土人为长官、副长官。明朝沿元制,始作为土官名号之一。武职。云南、贵州等省设有。从七品。职位低于蛮夷长官司长官,亦有所辖之地区,受地方武官都指挥

  • 西夷护军

    官名。西晋置。驻益州,协助护西夷校尉管理当地少数民族事务。

  • 镇国上将军

    官名。金代武散官从三品下称镇国上将军。元代武散官镇国上将军为从二品。见《金史·百官一·武散官》、《元史·百官七·武散官》。武散官名。金始置,秩从三品下。元沿置,升秩为从二品。

  • 太常礼院

    官署名。唐朝始置,属太常寺。德宗贞元七年 (791) 置礼院直二人,九年置礼院修撰、检讨各一人。掌教礼仪,事许专达。五代沿置,掌郊庙之制,检讨礼仪故事。宋初设判院,掌礼仪之事。仁宗天圣元年(1023)

  • 功德使司

    见“功德司”。

  • 内诸侯

    汉朝版图内所分封的诸侯王、列侯,与作为藩臣的周边少数族或邻国相对而言。《汉书·终军传》:“南越王与汉和亲,乃遣军使南越,说其王,欲令入朝,比内诸侯。”

  • 东京都部署司

    即“东京兵马都部署司”。

  • 华盖殿学士

    官名。明洪武十五年(1382)置华盖殿大学士,与诸殿阁大学士侍皇帝左右,备顾问应对。建文(1399—1402)中,改大学士为学士。成祖即位,复旧制。官名,明太祖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置华盖殿大学

  • 京兆尹公署

    官署名。北洋政府时期以北京为首都,初期首都行政长官仍沿清制置顺天府尹,惟将顺天府衙署改称顺天府尹公署。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十月四日公布《京兆尹官制》,改顺天府为京兆地方,作为特别行政区域,相当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