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左将军

左将军

官名。汉朝为重号将军之一,与前、右、后将军并位上卿,位次大将军及骠骑、车骑、卫将军。有兵事则典掌禁兵,戍卫京师,或任征伐。设长史、司马等僚属。平时无具体职务,一般兼任他官,常加诸吏、散骑、给事中等号,成为中朝官,宿卫皇帝左右,参与朝议。如加领尚书事衔则负责实际政务。不常置。魏、晋常设,权位渐低,仅为武官名号,略高于一般杂号将军,不典禁兵,不与朝政,三品。初犹领兵征战,东晋南北朝成为军府名号,用作加官,常不载官品。南朝宋三品,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定为从二品上,二十三年定为三品,北周正七命。隋朝废。


将军名号,周末始置。《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前后左右将军,皆周末官,秦因之,位上卿,金印紫绶。汉不常置,或有前后,或有左右。皆掌兵及四夷,有长史,秩千石。”东汉沿置,其职近似。《后汉书·百官一》:“将军,不常置。本注曰:掌征伐背叛。比公者四:第一大将军。次骠骑将军、次车骑将军,次卫将军。又有前后左右将军。”注:“蔡质《汉仪》曰:汉兴,置大将军、骠骑(将军),位次丞相;车骑、卫将军、左、右、前、后,皆金紫,位次上卿,典京师兵卫、四夷屯警。”其后,魏、晋沿置,不典禁兵。南北朝为军府名号。隋朝废。

猜你喜欢

  • 行司隶校尉

    代行司隶校尉之职。《后汉书·光武帝纪》:“更始将北都洛阳,以光武行司隶校尉,使前整修宫府。”司隶校尉,初置持节,率中都官徒一千二百人,督大奸猾。后罢其兵,掌率隶巡察。参看“司隶校尉”条。

  • 左右司架阁库

    官署名。金置,见“架阁库”。

  • 内翻书房收掌

    官名。见“内翻书房”。

  • 太仓署令

    官名。即“太仓令”。官名。唐朝等置,从七品下,掌廪藏之事。其属有丞、监事等。见《新唐书·百官三》。

  • 东市署令

    官名。北齐置,东市署长官,掌邺城东市的事务。属司州牧。从七品。

  • 磨勘司右司丞

    官名。明太祖洪武(1368—1398)时磨勘司置,一人。详见“磨勘司左司丞”。

  • 司刑少卿

    官名。即大理少卿,唐武则天光宅元年(684)改,中宗神龙元年(705)复名大理少卿。

  • 柱天大将军

    将军名号。新莽末更始政权置,时有柱天大将军李通,见《后汉书·刘玄传》。杂号将军名,凡将军皆掌征伐。《后汉书·刘玄刘盆子列传》:“柱天大将军李通为西平王。”《后汉书·宗室四王三侯列传》:“尤、茂弃军走,

  • 左卫领营将军

    官名。《资治通鉴· 东晋孝武帝太元十四年(389)》: “左卫领营将军许营上疏。”胡三省注: “以左卫将军领营兵,是为左卫领营将军。”

  • 右曜武将军

    官名。十六国后赵石虎置,地位高于左、右卫将军。《晋书·石季龙载记上》: “置左右戎昭、曜武将军,位在左右卫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