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射声校尉

射声校尉

官名。西汉武帝始置,为北军八校尉之一,位次列卿,属官有丞、司马等。领待诏射声士,所掌为常备精兵,屯戍京师,兼任征伐。东汉光武帝建武七年 (后31) 省,十五年复置,为五校尉之一,隶北军中候。掌宿卫兵,属官有司马一员。旧有虎贲校尉掌轻车,亦省并射声,故皇帝大驾、法驾出,则乘轻车随行。当时五校尉所掌北军五营为京师主要的常备禁军,故地位亲要,官显职闲,多以宗室外戚近臣充任。三国沿置。魏、晋以来隶中领军 (领军将军),迄至东晋初犹领营兵。其时别置二卫、四军诸禁军掌宿卫,五校职任渐轻。后罢其营兵,旋省其官。十六国多置。南朝复置,为侍卫武官,不领兵,仍隶中领军 (领军将军),用以安置勋旧武臣。北魏初领营兵,位次列卿,后罢其兵,成为武臣散官,定员二十人。北齐置十人,隶领军府所辖左、右卫府。西汉秩二千石,东汉秩比二千石,魏、晋、宋四品,梁七班,陈六品,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 (493) 定为从三品中,二十三年改五品,北齐从四品。隋废。


官名,汉武帝置,为北军八校尉之一,俸二千石,掌待诏射声士。所谓待诏射声士,须诏而射。此士皆善射者,能于冥冥中闻声而射中,故名。属官有丞、司马等。东汉射声校尉俸比二千石,掌宿卫兵,有司马一人,俸千石。吏员一百二十九人,士七百人。见《汉书·百官公卿表》、《后汉书·百官志四》。其后,魏晋、南北朝沿置,隋废。

猜你喜欢

  • 佐领下缺

    清朝官缺之一种,属八旗官缺。即各佐领内额设之职官,由本佐领下应用人员内拣选任命。

  • 太官署令

    官名。即太官令。官名,秦置,汉因之,属少府,掌宫中饮食事。东汉有四丞,秩六百石。晋属光禄勋,南朝宋齐属侍中,梁属门下省。北魏太官分尚食、中尚食。尚食属光禄卿,掌百官饮食;中尚食属门下省,掌御膳食。北齐

  • 国师

    官名。新莽始建国元年 (后9) 置,位上公,与太傅、太师、国将同为四辅。刘歆曾任此职。东汉初。彭宠自立为燕王,亦置。西夏、元朝为佛教僧侣官衔。西夏国师曾主持译经。元多授吐蕃高僧。其位低于帝师,高于司空

  • 上林苑监副

    官名。明置,为上林苑监的副主官。见“上林苑监”。

  • 龙兴打捕提领所

    官署名。元置,属宣徽院,设提领、副提领各一人。

  • 公主主簿

    官名。东汉置,秩六百石,为公主属官,管理公主家中诸事务。

  • 五威将右帅

    官名,也省称五威右帅,掌助五威将班符命于天下。详见《五威将前帅》条。

  • 大谁长

    官名。汉朝设此官,掌管门禁,下有士卒。详见“大谁”条。官名。即公车大谁卒,见该条。

  • 郡干

    郡门下及诸曹吏名。东汉始置,《后汉书·百官志五》说:郡府“閤下及诸曹各有书佐、干,主文书。”是干与书佐均为主文书之吏,在郡府中分置于门下及各曹,干地位在书佐之下。《三国志·魏书·司马芝传》谓河南郡有门

  • 阿辅

    官名。新莽太子四师之一,始建国三年(后11)置,秩大夫,以博士袁圣任之。官名,西汉末年王莽置,为太子四师之一,辅佐太子。《汉书·王莽传中》:“为太子置师友各四人,秩以大夫。以故大司徒马宫为师疑,故少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