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宫相都总管府

宫相都总管府

官署名。金朝置。秩正三品。文宗至顺二年(1331),罢官相府与鹤驭司,改怯怜口钱粮总管府置,孝昭功万户都总使司,旋独立。置达鲁花赤二员,都总管一员,副达鲁花赤、同知、副总管各二员。辖织染杂造人匠都总管府、管领诸路打捕鹰房纳绵等户总管府等机构。


官署名。元至顺二年(公元1331年)罢宫相府并鹤驭司,改怯怜口钱粮总管府置,隶昭功万户都总使司,旋独立。秩正三品,主官为都总管,以达鲁花赤监之;下设副达鲁花赤、同知、副总管等官。领织染杂造人匠都总管府、管领诸路打捕鹰房纳绵等户总管府、平江稻田提举司等机构。

猜你喜欢

  • 师友祭酒

    官名。①新莽置。《汉书·王莽传》:“又置师友祭酒及侍中、谏议、六经祭酒各一人,凡九祭酒,秩上卿。”② 东汉末、三国蜀郡县长官幕僚,以有道艺者担任。官名,王莽置,为师友之尊者,掌辅佐劝导。古时饮酒必祭,

  • 前军师

    官名。东汉献帝建安 (196—220) 中曹操置。为丞相府主要僚属,在中军师下。参议军国大事。三国蜀,十六国前燕、前秦亦设。参见“军师”。官名,东汉末年曹操置,为丞相府主要属员,位在中军师下,掌参议军

  • 选部承务郎

    官名。隋文帝置吏部员外郎,为侍郎的副职。炀帝改诸司侍郎为郎,废员外郎,增郎的员额为二人,又改吏部郎为选部郎,后又减郎的员额为一人,另置承务郎一人,掌同员外郎。唐武德初沿置,三年(公元620年)改为“吏

  • 太子药藏监

    官名。北齐太子门下坊始置,为太子药藏局长官,置二员,六品,掌和东宫医药。隋朝沿置,二员,正七品。唐高宗龙朔二年(662) 改名太子药藏郎。

  • 守阙书令史

    官名。宋徽宗大观 (1107—1110) 中枢密院置,员三人,正九品。

  • 供奉学士

    官名。元置,属奎章阁学士院。秩正四品,员额二人,掌文词、翰墨供奉之事。

  • 隆福宫左都威卫使司

    官署名。为元朝侍卫亲军指挥机构。秩正三品。简称左都威卫。世祖至元三十一年(1294)八月,由东宫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司改立,隶徽政院。顺帝至正十三年(1253),复划归詹事院管辖。置司于大都隆福宫内。设卫

  • 大行台右丞

    “大行台尚书右丞”的省称。

  • 朝寺

    官署。过去的朝寺,类似今天中央的部。晋朝潘安仁(岳)《在怀县作》诗:“登城望郊甸,游目历朝寺。”(见《文选》)。

  • 重臣

    官居要职的大臣。《管子·明法解》:“乱主之行爵禄也,不以法令案功劳; 其行刑罚也,不以法令案罪过,而听重臣之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