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官学入仕

官学入仕

西周春秋时士的主要入仕途径。《礼记·王制》说:“命乡论秀士,升之司徒,曰选士。司徒论选士之秀者而升之学,曰俊士。升于司徒者,不征(征指徭役之征)于乡;升于学者,不征于司徒,曰造士。……大乐正论造士之秀者,以告于王, 而升诸司马,曰进士。司马辨论官材,论进士之贤者,以告于王,而定其论。论定,然后官之;任官,然后爵之;位定,然后禄之。”这种对于士的逐级选拔,近人陈青认为是一种选拔行政官的升格考试,在其所著《中国教育史》中说:“升格考试分作三步,第一步由乡大夫初试,取中了的录入乡学肄业称为秀士。到相当期限,经过复试,取中了的由乡大夫造册报告到司徒,称选士。第二步由司徒初试选士,取中了的升入大学肄业,称作俊士。到相当期限,完成了大学的学科,经过复试,取中了,再奖以荣名,叫做造士。造士即学业造成了的士子,将来候补的官吏。得了造士以后,由教官大乐正报名到天子,经过第三步的选拔,发交司马量材录用,此时则名之曰进士。”又《周礼·地官·乡大夫》:“三年则大比,考其德行道艺而兴贤者、能者”,指的就是“乡论秀士”之制。“”是考校之意,也就是乡大夫每三年要考校乡内的学士,选拔出贤德多才的人。孙诒让《周礼正义》引黄以周说:“乡遂大夫所考学士,必升诸国学,教成而后用之。故郑注《王制》‘命乡试秀士’云:‘秀士,乡大夫所考有道义者,即以《乡大夫》文言之,明其同也。”上述选士制度不一定完全符合当时事实,其中难免糅合了后来儒家的设想。不过反映了当时仕进出于学的基本事实。与宋人苏轼《养士论》一文中所指出的三代以上仕进之路“出于学”的论断正相符合。

猜你喜欢

  • 武义大夫

    阶官名。北宋徽宗政和二年 (1112) 重定武臣官名,改西京作坊使,东、西染院使,礼宾使置,为正七品武阶官,属大使臣。清朝乾隆二十年(1755) 改昭勇将军而置,为武职中属绿营者正三品之封赠。三十二年

  • 二军

    春秋时晋献公设置,见“七舆大夫”。

  • 南京六部尚书、右侍郎

    官名。明初以南京为首都,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改北平为北京,置行部尚书二人,侍郎四人,所属有六曹清吏司。后又分置六部,各称行在某部。十八年(公元1420年)定都北京,以南京为留都,六部官属移至北京

  • 珍羞署库

    官库名。清置,见“珍羞署署正、署丞”。

  • 厩苑官啬夫

    官名,又名厩啬夫、厩苑啬夫,秦汉皆置,为县属吏,主马厩,掌养马。参看“啬夫”、“厩啬夫”条。

  • 盛京五部

    即清朝于盛京(今沈阳)所设之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详见“盛京户部”等。清代入关以后,其原设于盛京的六部均移至北京,仅以内大臣司留守之任,下设户、礼、兵、工四曹。顺治十五年(公元1658年)设礼

  • 监解帅

    宫中女官名。南朝宋明帝定后宫百官时置。无定员,六品。

  • 省事

    官吏名。①诵读文书的小吏。西晋始置,隶尚书令。《晋书·职官》: “始贾充为尚书令,以目疾表置省事吏四人,省事盖自此始。”品职章服与令史略同。惠帝元康(291—299)中太子詹事属吏亦有之。南朝宋尚书省

  • 舞郎

    杂任职名。唐太乐署所属有文武舞郎一百四十人,由乐户充任,掌乐舞承应之事。

  • 女军师

    官名。太平天国设置,《金陵杂记》说:“洪逆住处女贼中先曾有左辅正军师、右弼又正军师、前导副军师、后护又副军师名目,去秋洪逆又出伪榜,改为宫禁城内女教师等名目。”可见天王府内女军师的职名虽与军师相同,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