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委员会

委员会

(1)辛亥革命后仿照西方制度所设的议会中的组织。如北洋政府时期第一届国会参议院与众议院中均设全院委员会,各种常任委员会和特别委员会。民国二年 (公元1913年) 各省省议会在闭会期间亦设常驻的委员会。但国务院未予承认。国民党政府在国民大会中置代表资格审查、提案、纪律及特种委员会。省参议会中亦置驻会委员会和各种审查委员会。(2)实行委员制的各机关。北洋政府时期有外交部的法权讨论委员会,调查法权筹备委员会,司法部的特别司法事务委员会等。国民党政府时期有隶属国民政府的,如军事委员会,全国经济委员会、政务官惩戒委员会、西京筹备委员会;隶属于行政院的有蒙藏委员会、侨务委员会、振济委员会、水利委员会以及其他各种委员会;隶属于立法院的有各种专门委员会;隶属于司法院的有中央公务员惩戒委员会;隶属于考试院的有考选委员会;还有中央政治委员会、国防最高委员会则是行施最高权力的特殊委员会。地方政府所属亦有委员会。如直属于省政府的和直属于各厅的就各有若干委员会。委员会以委员长或主任为其主官,亦有以主席为主官的。

猜你喜欢

  • 巡对

    唐德宗贞元七年(791)令常参官每日二人引见,问以政事,谓之巡对。

  • 度支副大臣

    官名。清末度支部的长官,为度支部侍郎的改名,员额一人。见“度支部”。

  • 军容

    官名。①南齐置,选拔魁健有武艺之士充任,使之前驱,以壮军容。《南齐书·王敬则传》:“敬则军大败,敬则索马,再上不得上,兴盛军容袁文旷斩之,传首。”②唐朝观军容使省称。《朱子语录》卷九一《礼八》: “唐

  • 文书名。向上级机构呈报的公文形式。《宋书·礼志二》:“云杜国解称国子檀和之所生亲王,求除太夫人。”《梁书·高祖三王·南康王绩传》:“主者有受货,洗改解书,长史王僧孺弗之觉。”

  • 巡农御史

    官名。清代都察院监察御史中有专管巡视农事的,称巡农御史,见《清史稿·职官二·都察院》。专差御史名。清雍正间置,员额一人。后省。

  • 拱卫直使司

    官署名。金朝置。属宣徽院。掌仪卫之事。原称龙翔军,海陵王正隆二年 (1157) 改名神卫军,世宗大定二年 (1162) 改称拱卫直使司。设使、副使统领司事。大定五年,以使为都指挥使,副使为副都指挥使,

  • 把牌

    官名。明永乐二十二年 (1424) 置,为京营中基层领兵军官。

  • 主泊山史

    县分职吏名。东汉置,见《隶续》一一《南安长王君平乡道碑》。因县境有泊潭山当平乡新道的要冲,故置吏以守护之。

  • 太后

    帝王的母亲称太后,或皇太后。《战国策·赵策四》:“赵太后新用事。”又《魏策二》:“何不令公子泣王太后,止太子之行?”《汉书·外戚传》:“汉兴,因秦之称号,帝母称皇太后,祖母称太皇太后,適称皇后,妾皆称

  • 同知中政院事

    官名。元置,为中政院的副长官。见“中政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