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天王

天王

1、天子的别称《礼记·曲礼下》:“临诸侯,畛于鬼神,曰有天王某甫。”注:“畛,致也,视告致于鬼神辞也。”疏:“此谓天子巡守视告神辞也。”《尚书》中称天子曰王,《春秋》中称天子曰天王,因这时一些诸侯自封为王,为区别诸侯之王,则称天子之王曰天王。见清朝顾炎武《日知录·天王》。

2、君主的尊称。《后汉书·皇后纪》:“后正位宫闱,同体天王。”

3、太平天国的首领称天王。《英杰归真》:“受天真命为天王大道君王全,非自称,非人称,又非古书所称,实天父真命封为天王也。”

4、单于封汉雁门尉史为天王。《汉书·匈奴传》:“时雁门尉史行徼,见寇,保此亭,单于得……以尉史为天王。”


(1)春秋时期对周天子的尊称。春秋时,楚、吴等诸侯国相继称王,故尊称周天子为天王。《左传·隐公元年》记“秋七月,天王使宰咺来归惠公仲子之赗。”天王,指周平王。顾炎武《日知录》“天王”条说:“《尚书》之文,但称王,《春秋》则曰天王,以当时楚、吴、徐、越僭称王,故加‘天’以别之也。”后世亦泛指封建帝王,如杜甫《忆昔》诗二首之一说:“犬戎直来坐御床,百官跣足随天王。”(2)北周仿《周礼》在中央官制中实行六官制度,皇帝也改称天王。(3)太平天国君主的称号。太平天国的政体采取军师负责制,天王临朝而不理政。正军师东王杨秀清死后,天王曾自任军师,旋又废军师负责制,在天王府设立朝内六部,综理全国政务,归天王直接领导。

猜你喜欢

  • 河西鲜卑大都统

    官名。十六国后凉吕光置。《晋书·秃发乌孤载记》: “吕光遣使署(乌孤)为假节、冠军大将军,河西鲜卑大都统,广武县侯。”

  • 僧人等级。明朝官定僧级第三等,可充任僧官,不给俸禄。

  • 考察

    任官制度。明朝定为考核官吏之法,分京察和外察,通称大计。分见“京察”、“外察”。明清考课官员方法之一。明制,考察京官称为京察,考察外官称为大计。考察要发现和纠正贪、酷、浮躁、不及、老、病、罢软、不谨八

  • 宝源局大使

    官名。明清工部宝源局之职官。明朝设大使一人,正九品。掌局事。清朝置二人,正九品,由本部笔帖式内保送。掌理库藏。官名,清朝置。宝源局是工部所属的铸钱机关,掌铸铜钱。其长官称“鼓铸”,由工部右侍郎兼任,局

  • 财政厅

    官署名。民国置,省行政机构之一,掌管全省的财政、税收、省库出纳、省公产的管理、省公债的募集偿还等,设厅长一人,总理厅务。官署名。北洋政府于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二月十三日发布《省官制》后,取消省行

  • 女主

    多指临朝听政的皇后、太后和女皇帝;有时也指制造是非、有所图谋的国君夫人。《荀子·强国》:“则女主乱之宫,诈臣乱之朝,贪吏乱之官。”注:“女主:指君主的夫人。”《史记·吕太后本纪赞》:“高后女主称制,政

  • 真相

    官场用语。宋朝称同平章事、尚书左仆射、尚书右仆射等实际宰相为真相,以与使相相区别。

  • 协审官

    官名。见“审计官”。

  • 见“圉人”。监狱名。商代设置,见于甲骨卜辞。圉的分布,在内地与边塞地区均有,被囚禁者既有战争的俘虏,也有本族的奴隶。

  • 录事史

    晋朝郡县守令属吏名。掌文簿。官名 ,汉置,为郡县和王国佐吏,位在录事掾下,佐掾掌文书。晋朝郡县只置史不置掾,其职如掾。北齐各州也置,隋以后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