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大宗伯

大宗伯

① 官名。《周礼》六卿之一,为春官之长。掌祭祀、礼仪,参议国政。属官有小宗伯中大夫二人,肆师下大夫四人,上士八人等。西魏末、北周仿 《周礼》建六官,复置为春官府长官,亦称“大宗伯卿”。正七命。参见“春官府”。②“礼部尚书”的别称。


官名。礼官,掌管邦国祭祀鬼神的事务.《周礼·春官·宗伯》:“立春官宗伯,使帅其属而掌邦礼,以佐王和邦国。礼官之属,大宗伯一人,小宗伯中大夫二人……大宗伯的职务是“掌建邦之天神人鬼地示之礼,以佐王建保邦国。”周朝称宗伯,汉朝称太宰,掌管国家的祭祀事务。其职务,即后来礼部的职务,故称礼部尚书为人宗伯。

猜你喜欢

  • 假龙

    宋朝直龙图阁俗称。

  • 监起居注

    官名。北魏置,见“起居令史”。

  • 官计

    周朝考察核计官吏政绩的制度。《周礼·天官 ·太宰》: “八曰官计,以弊邦治。”郑玄注: “官计,谓小宰之六计,所以断群吏之治。”

  • 水曹掾属

    官名。见“公府水曹”。

  • 协参领

    军阶名。清末新陆军中等官阶之一。光绪三十年(1904)定新陆军官员等级,分三等九级,始置。为中等第三级,任管带官、参军官等,秩视都司,阶正四品。宣统元年(1909)修订,军官冠以某队(步队、马队)、军

  • 光禄寺卿

    参见“光禄卿”。官名。为光禄寺的长官。南北朝时梁、北齐、唐、宋、明、清都设此官,掌管皇室膳食等事。详见“光禄”条。

  • 主译者

    西夏译经者称号。直译为都译勾管作者。主持西夏译经,常以国师担任。景宗元昊时为白法信,惠宗秉常时为白智光。

  • 门功曹书佐

    官名。东汉司隶校尉所属佐吏,主选用吏人。官名,掌选用,属司隶校尉。见《后汉书·百官志》。

  • 同修国史

    官名。宋朝国史实录院属官,以侍从官兼任,掌修国史。官名。金置,金代国史院设此官,与“修国史”共掌修国史、判院事。见《金史·百官一·国史院》。

  • 梵像局

    官署名。元朝设于世祖至元十二年(1275),隶诸色人匠总管府。仁宗延祐三年 (1316) 改为提举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