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农丞
官名。西汉自景帝后元年 (后143) 改治粟内史为大农令,下设两丞,称大农丞。佐令掌钱谷财货等财政收入和支出,秩千石。武帝时,东郭咸阳和孔仅等皆任此职,掌盐铁。
官名,大农令下设两丞,大农丞为大农令的副贰长官,助大农令行施职权,掌钱谷财货等收支工作,俸千石。参看“大农令”条。
官名。西汉自景帝后元年 (后143) 改治粟内史为大农令,下设两丞,称大农丞。佐令掌钱谷财货等财政收入和支出,秩千石。武帝时,东郭咸阳和孔仅等皆任此职,掌盐铁。
官名,大农令下设两丞,大农丞为大农令的副贰长官,助大农令行施职权,掌钱谷财货等收支工作,俸千石。参看“大农令”条。
官名。宋朝置都大制置屯田使、制置屯田使,多以安抚使、知州、通判等兼任,掌屯田事务。又有管勾屯田司公事、提点制置屯田事、措置屯田、屯田副使、提点屯田公事等屯田官。其官署为屯田司或屯田务。
官名。新莽县府长官,即西汉之县令、长。《汉书·王莽传》: “改郡太守曰大尹,都尉曰太尉,县令长曰宰。”1、官名,即县令。西汉末年王莽改县令曰县宰。见《汉书·王莽传》,参看“县令”条。2、邑长家臣的通称
官名。清朝西藏地方政府官员之一。隶于噶伦。掌理粮务之事。前藏设二人,为五品官。后藏设一人,为四品虚衔。
见“封印卷首官”。科举考试试务官。宋景德四年(公元1007年)置,又称封印卷首官。掌理密封应举者试卷的姓名、乡贯。天禧三年(公元1019年) 后又兼用封弥官或封弥卷首官之名,治平四年(公元1067年)
官名。北魏置。统带羽林军士,负责宫廷侍卫。
即“三司都主辖支收司”。
官名。即“陕西清吏司员外郎”。
官名。西魏、北周夏官府大驭中大夫衔枚中佐官,正一命。
官署名。清末商部所属四司之一。光绪二十九年(1903)设,掌管工艺、制造、铁路、行轮、邮电及开矿诸事。置郎中、员外郎、主事各二人。三十二年,商部改农工商部,改为工务司,所辖铁路、邮电诸务移交邮传部。官
官名。周朝置。一说同“趣马”、“走马”。主管驾御车马的长官。《礼记·月令》: “命仆及七驺咸驾。”郑玄注: “七驺,谓趣马,主办诸官驾说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