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坛庙官

坛庙官

清朝的坛庙官,包括天坛、地坛、日坛、月坛、太庙等官员。其中天坛尉、地坛尉各八人,五品一人,六品七人,太庙尉十人,四品二人,五品八人;社稷坛尉五人,五品一人,六品四人,属太常寺;堂子尉八人,七品二人,八品六人,属礼部;以上官员,都是满人,掌管钥,守卫直宿,朔望奉芗行礼。天坛、地坛、朝日坛、夕月坛、先农坛,各祠祭署奉祀,从七品,祀丞,从八品;帝王庙祠祭署无专员,以汉人赞礼郎、司乐内一人委充,属乐部;以上官员俱汉人,掌典守神库,以时巡视、督役汜扫,葺治墙宇,种植林木,敬供其事。见《清史稿·职官二·坛庙官》。

猜你喜欢

  • 朕虞

    官名,尧舜置,掌山泽育草木鸟兽。《汉书·百官公卿表上》:“《书》载唐虞之际……益作朕虞,育草木鸟兽。”注:“应劭曰:虞,掌山泽禽兽官名也。”

  • 折冲郎将

    官名。隋炀帝大业三年(607) 置,为左右备身府属官,各三员,正四品,掌领骁果禁兵。官名。隋置,详“折冲”条。

  • 护西戎中郎将

    官名。北魏置。《魏书·吐谷浑传》:(北魏孝文帝太和(477—499)中“拜伏连筹使持节、都督西垂诸军事、征西将军、领护西戎中郎将、西海郡开国公、吐谷浑王,麾旗章绶之饰皆备给之。”

  • 殄寇郎将

    将官名。金章宗泰和六年(公元1206年)侵宋时置,位在中郎将下,掌领兵作战,事毕则免。见《金史·百官一》。

  • 都统长

    官名。北魏道武帝登国元年(386)置。领殿内之兵,直卫皇宫。

  • 给事黄门侍郎

    官名。东汉合并“黄门侍郎”与“给事黄门”而置。亦简称“黄门”、“黄门郎”、“黄门侍郎”。掌侍从左右、关通内外,与侍中平省尚书奏事,因出入禁中,故职任显要。初无员数,汉献帝定为六人,秩六百石。一度改名侍

  • 市壁师

    杂职掌名。隋唐时市有东西南北四壁,沿壁设店肆,分成若干行。市帅掌分行检查,故在《唐会要》卷八十六“市”条称市帅为市师或辟师,在《唐户籍簿丛辑》(载《食货》半月刊)中又称之为市壁师。参见“都督府市帅”、

  • 同佥典瑞院事

    官名。元置,为典瑞院的佐官,秩正四品,员额二人。

  • 平阳大尹

    官名。十六国汉置。刘渊河瑞元年(309)迁都平阳,置为行政长官,刘曜光初元年(318)灭靳准,徙都长安,遂罢。

  • 刑部宪部

    官署名。明初刑部四属部之一。洪武二十二年(1389)改刑部总部而置,设郎中、员外郎各一人,主事六人。二十三年改置河南部等十二属部,遂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