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善后会议

善后会议

北洋政府时期违反《临时约法》的非法议会之一。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十月,冯玉祥秘密回师北京,举行反直系军阀的武装政变,囚禁了总统曹锟,推倒了国务总理颜惠卿,并驱逐溥仪出故宫。北京政变以后,冯玉祥电请孙中山北上,共商大计,并将自己的军队改称国民军,表示倾向革命;同时又和张作霖一起请皖系大实力派段祺瑞出山,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段、张都热衷于推行独裁统治,与冯的政见不同,于是就排挤冯玉祥。段、张为了掩饰其独裁统治,骗取人民的支持,并企图拉拢和软化孙中山,表示欢迎孙中山北上。孙中山决定北上时,于此年十一月十日以中国国民党总理的名义发表宣言,主张召开国民会议解决国是,并先召开预备会议。十二月三十一日孙中山抵达北京,段祺瑞则已于十一月二十一日就临时执政职,并在通电中主张在一个月内召集善后会议,三个月内召集国民代表会议,与孙中山的主张相违背。十二月二日临时执政府的国务会议通过《善后会议条例》,不顾孙中山是否赞成,就于二十四日公布,三十日复通电各方召集会员。次年二月一日孙中山正在重病之中,善后会议居然开幕。善后会议的会员共一百六十六人,分为四类:一、有大勋劳于国家的(只有孙中山和黎元洪两人);二、讨伐贿选、制止内乱各军最高首领;三、各省区及蒙、藏、青海军民长官;四、有特殊资望、学术、经验,由临时执政聘请或派充的,不得超过三十人,前三项会员不能出席时,可派全权代表参加。会员中绝大多数全是实力派,善后会议的实质就是打垮了直系军阀以后的权力分配会议。主要议决下列各事项:一、国民代表会议的组织方法;二、关于改革军制事项;三、关于整理财政事项;四、临时执政交议事项。其议决案,咨由临时执政执行。设议长、副议长各一人,由会员互选。会内设秘书厅,秘书长由临时执政派充,主持厅务;并得就应行议决的事项设置专门委员会,审查交议各案,并得出席大会报告或陈述意见。委员人选由临时执政聘请或派充。善后会议的开会和闭会均由临时执政决定。会期预定一个月,必要时得延长二十日。实际上第一次大会于四月二十一日结束。此后并未召开过全体会议。

猜你喜欢

  • 总管内务府大臣

    官名。亦称“内务府总管大臣”,简称“内务府总管”。清朝内务府之长官。总掌本府之政令,凡本府职官选除、仓储、财务、工程、刑罚及宫廷典礼、宴飨、祭祀、膳食、服御、赏赍、供应诸事,皆核夺处理。顺治十八年(1

  • 横帐

    宫帐名。辽制以太祖祖父玄祖匀德实的族属为宗室。玄祖生四子,长子麻鲁早卒,次子蜀国王岩木房族称为孟父房,三子隋国王释鲁房族称为仲父房,四子德祖撒刺的即太祖之父,其房族称为季父房,三房族属的宫帐称为横帐。

  • 权三司使

    官名。见“三司使”。

  • 文官普通考试委员会

    考试机关名。北洋政府于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一月九日公布《文官考试法草案》和《典试委员会编制法草案》,规定文官普通考试由中央和地方分别办理。中央各官署及其直辖各地方官署需要人员时,由各官署长官就署

  • 小武伯

    西魏、北周左、右小武伯下大夫的省称。

  • 大通关提举司

    官署名。明朝工部屯田司所属机构。永乐十八年(1420)迁都北京后,始置于北京大通关(今北京通县境内)。设提举一人,正八品,副提举二人,正九品,典史一人,未入流,后俱革。掌大通关税课之事。官署名。明置,

  • 勋一府中郎将

    官名,唐朝左、右卫所领内府勋卫一府长官,置一员,正四品下,总其府事,掌领本府校尉、旅帅、勋卫之属宿卫。

  • 南部大人

    官名。原为少数民族部落首领的称号。十六国代拓跋什翼犍建国二年(339)沿用其称。《魏书·官氏志》: “其诸方杂人来附者,总谓之乌丸,各以多少称酋、庶长,分为南北部,复置二部大人以统摄之。肘帝弟觚监北部

  • 河吞大

    满语官名。武职。汉译为“城守尉”。

  • 提举皇城司

    官署名。金上京设,不常置,掌本京城壁及缮修等事。其长官为提举、同提举。见《金史·百官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