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

①周朝称拥有封土的各级统治者。《诗经·小雅·小乐》: “宜君宜王。”《仪礼·丧服》: “君,至尊也。”郑玄注: “天子,诸侯及卿、大夫有地者皆曰君。”②战国时期对有采邑的公卿大夫的尊称,如“商君”、“武安君”、“春申君”等等。


1、指国家的最高领导人皇帝、国王、国君。《春秋·公羊传·隐公元年》:“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

2、封号名。战国时实行封君制,与郡县同时共存,“”只食封地租税,不占有其民。当时最有名的是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平原君,魏国的信陵君,楚国的春申君。见《史记·孟尝君列传、平原君列传、信陵君列传、春申君列传》。秦时也有封君制。《史记·商君列传》:“秦封之于商十五邑,号为商君。”《汉书·魏豹传》:“其兄魏咎,故魏时封为宁陵君。”秦汉间也杂以封君制。《汉书·英布传》:“陈胜之起也,布乃见番君。其众数千人。番君(吴芮)以女妻之。”“项梁闻陈涉死,立楚怀王,以布为当阳君。”《汉书·韩信传》:“赵王、成安君陈馀闻汉且袭之,聚兵井陉,号称二十万。广武君李左车说成安君。”

3、自称,非封号。《汉书·项籍传》:“(项)梁自号武信君。”

猜你喜欢

  • 云纪大夫

    官名。金朝司天散官。二十五阶之第七阶,秩从五品上。官名,金朝置,为司天散官,秩从五品上,为二十五阶之第七阶。

  • 大理院民科第一庭

    审判机构名。清末置,由大理院民科主管,掌民事诉讼及不服京师等高等审判厅判决的上诉案件。

  • 柱下史

    官名。一说即御史。常立殿柱之下,故名。周朝置。秦沿置。《史记·张丞相列传》司马贞索隐: “周秦皆有柱下史,谓御史也。所掌及侍立恒在殿柱之下,故老聃为周柱下史。”《汉书·张苍传》:“(张苍) 秦时为御史

  • 警法司

    官署名。清末巡警部所属机构。光绪三十一年(1905)设。掌司法警察,负责国际警务交涉,调查政法民情,检查书刊报章等。辖司法、国际、调查、检阅四科。置郎中一人,总理司务,下设员外郎四人。三十二年,司撤,

  • 右豹韬卫将军

    官名。即右威卫将军,唐武则天光宅元年(684)改,中宗神龙元年(705)复名右威卫将军。

  • 民政部承政厅

    官署名。清末民政部所属机构。光绪三十二年 (1906) 设。掌一部总汇之事,凡承办机密,考核员司,编存文卷,筹核经费各事皆属焉。辖机要、文牍、会计、庶务四科及递折处、电报处。置左、右丞各一人,员外郎、

  • 太子二将

    南朝宋初置太子冗从仆射七人,太子旅贲中郎将(职如虎贲中郎将)十人,合称太子二将,掌东宫护卫。南齐无冗从仆射而有太子常从虎贲督。梁陈之制同宋。

  • 北部大人

    官名。原为少数民族首领称号,十六国代拓跋什翼犍建国二年 (339) 沿用此名。《魏书·官氏志》:“其诸方杂人来附者,总谓之‘乌丸’,各以多少称酋、庶长,分为南北部,复置二部大人以统摄之。时帝弟觚监北部

  • 未央厩尉

    官名,掌察奸捕盗,主治安。见《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太仆》、《后汉书·百官志二·太仆》。

  • 职官封号。西夏置。授与末品官,称为文孝恭敬东南姓关民忍地。下有义平、识睦、益荣、谋便、蔽集等五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