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向导处

向导处

官署名。清朝为皇帝出巡做前导工作之机构。初有其实而无其名。凡皇帝出巡之前,向导官则率所属前往出巡地点,详察路径,通桥梁、平险阻,计途程之远近以奏报。待皇帝出京时作前导。乾隆二十九年(1764)正式设立衙署,四十二年(1777)以后,始有“向导处”字样。其长官为向导处掌印总统大臣,一人: 总统大臣,无定员。下设协理事务章京二人,笔帖式二人,向导章京三十二人,拜唐阿四十八人,分管皇帝出巡向导事宜。


官署名。清置,关于向导官的记载,始见于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当时以向导官差遣之处甚多,特下谕给以双俸。当时统领向导官的为向导总管,到乾隆初年才改为向导总统。向导处成为正式官署是在乾隆中叶。向导处的总统后来称为总统大臣,由前峰统领、护军统领和八旗副都统内特简充任,无固定员额。在总统大臣内特简一人为掌印总统大臣,下设向导章京三十二人,拜唐阿四十八人,分司向导之事。其所掌为皇帝出行前周知路径,详记地名,通桥梁、平险阻,在皇帝出京时作向导。沿途驻御营,并先期令当地官员将驻营地方修筑平整,安设幔城网城,均须定妥地方,通知行营大臣巡视后,再为安设预备,回来时也是如此。

猜你喜欢

  • 赃吏

    即贪官,贪污受贿的官员。《后汉书·桓帝纪》:“赃吏子孙,不得察举。”

  • 太子左谕德

    官名。简称左谕德。唐高宗龙朔二年(662) 始置太子左、右谕德各一员,分隶左、右春坊,正四品下,掌以道德教谕太子。其后时有废置。睿宗景云二年(711) 定置不废,职比散骑常侍。宋朝不常置,每立太子则随

  • 混榜

    即“座位榜”。

  • 释褐

    谓脱去布衣,换着官服。即初仕之意。亦作“解褐”。《文选》卷四五扬雄《解嘲》: “夫上世之土,或解缚而相,或释褐而傅”。《梁书·朱异传》: “旧制,年二十五方得释褐。时异适二十一,特敕擢为扬州议曹从事史

  • 兵部员外郎

    官名。①兵部头司兵部司次官。隋文帝开皇六年(586) 始置一员,掌本曹籍帐,侍郎缺则代理曹事。炀帝大业三年(607) 罢,后又置兵曹承务郎行其职。唐高祖武德三年(620) 复旧,置二员,一掌武官贡举及

  • 帮理

    官名。北洋政府时期税务处各股的属员,地位在帮股长之下。见“税务处”。

  • 步军统领衙门

    官署名。简称“步军营”。清朝负责京师警卫、稽查之机构。以官署设于北城,又称“北衙门”。初为正二品衙门,设步军统领及左、右翼总尉各一人,专管八旗步兵。康熙十三年(1674),兼提督京城九门事务。三十年兼

  • 参预机务

    ①官名。唐朝宰相名号,指以三省长官之外他官行宰相事者。高宗以后渐少,玄宗以后不再用此号。② 官制。明朝官吏执政制度。始于建文(1399—1402)中,兵部尚书齐泰、太常卿黄子澄,以原官预务参政,主持日

  • 周师

    官名。西周置。国都成周的太师、周王辅弼大臣。《守宫盘铭》: “王在周。周师光守宫事”,“守宫对扬周师厘。”

  • 西南面都统军司

    官署名。辽朝北面官,统领西南边兵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