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府制定的法令条规。《战国策·秦策一》:“科条既备,民多伪态。”
翊前、翊后、翊左、翊右将军的合称。详见各条。
官名。《晋令》规定:诸津渡二十四所,各置监津吏一人。北周置掌津中士一人,正二命;掌津下士,正一命。掌津渡川渎之制,并掌建造桥梁。隶属于冬官府司水中大夫。
官名。属“国民政府文官处”,见该条。
官名。元置,属武备寺,员额二人,掌对于制造箭矢的原料筋角翎毛质量的判别。
武官名。汉置,为军候的副职。参见“军候”。
官署名。宋初三司置,掌下卸、搬运纲船所运物品,领厢兵装卸军五指挥,设监官一人,以京朝官充任。神宗时拨隶司农寺。
军府名。即勋卫之府。参见“勋卫”。① 隋朝左右卫置,称左勋卫开府,下领开府府(骠骑府)、仪同府(车骑府),是为内府。唐朝左右卫所置五府之勋卫一府、勋卫二府,每府中郎将一员、左右郎将各一员、兵曹参军事一
军功爵名。秦代设置, 为二十等爵中第十五级, 地位在大良造之下。汉代改称少上造。
官名。主持科举考试的官员。金朝以职位高者一人充任,余为同考试官。另有词赋试官、经义试官、策论试官、监试官、试律官等。后隶考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