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名,汉初有此官,掌乐,《汉书·礼乐志》:“汉兴,乐家有制氏,以雅乐声律世世在大乐官。”
战国时通过做国君或卿大夫的食客可取得官位,为入仕的途径之一。战国时盛行养士之风,国君养士,最著名的如齐国国君在临淄城西门附近建稷下学宫,招集文人学士上千人;燕国国君筑黄金台,置黄金于台上,礼聘天下贤人
县令、县长的合称。《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县令、长,皆秦官,掌治其县。万户以上为令,秩千石至六百石。減万户为长,秩五百石至三百石。“《后汉书·孝顺帝纪》:“且冻羌寇三辅,杀令长。”《后汉书·朱穆传》
科举制科之一。隋代设置,属于儒学类科目。大业三年(公元607年)诏举。参见“制科”。
官名。南齐置,属尚书省,管理宫廷用马。
官名。北朝对代表国家出使到其他政权的首席使臣副手之称。一般冠以使命名号,如聘陈使副、聘齐使副等。
官名。元置,掌修饰及舆辇事物。属“侍正府”,参见该条。
官署名。北宋神宗元丰 (1078—1085) 改制后,户部、大理寺均设,主管有关杂务。
唐、宋尚书省俗称。
官名。元置,为储政院的佐官,员额二人,秩从三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