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校令丞
官名。见“左校令丞”。
官名。见“左校令丞”。
官名。(1)为参谋部或参谋本部的长官。见“参谋本部”。(2)国民党政府国防部设置,见“国防部”。
官名。即掌醢丞。官名。明、清皆置,为掌醢署副长官。详“掌醢署”条。
官名。东汉献帝建安(196—220)末刘备置。射援以议曹从事中郎兼此。官名,东汉末年刘备置,为领兵将官,且参与军事谋议。《三国志·蜀书·先主传》:“秋,群下上先主为汉中王……议曹从事中郎军议中郎将臣射
官署名。宋朝置,掌朝会、游幸、宴享司仪,文武官员自宰相、宗室亲王以下及外国使节与少数族首领朝见、谢辞,按品秩引导叙班,赞其拜舞并纠失仪之事。庆礼奉表由东上閤门掌之,慰礼进名由西上閤门掌之。北宋前期,閤
宫官名。南朝宋太宗定后宫百官时置。职准度支尚书,四品。
官名。唐朝光禄寺珍羞署次官,置二人,正九品下。参见“珍羞署”。
见“隆禧总管府”。
东宫武官名。隋炀帝改左右宗卫率为左右武侍率,唐初复旧。
官名。①相传为西周天子执政三官之一。《礼记·王制》: “百官各以其成,质以三官。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以百官之成质于天子。”②春秋战国宋、楚、齐、邾等国掌管军政的高级官员。常省称“司马”。宋国初为大夫
满语官名。汉译为“右通政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