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军正

军正

官名。①军中司法官。春秋置。《史记·司马穰苴列传》:“召军正问曰:‘军法期而后至者云何? ’对曰:‘当斩。’”两汉三国军中多置。《汉书·胡建传》颜师古注:“南北军备有正,正又置丞。”时监军御史穿北军垒垣以为贾区,军正丞胡建据军法诛之,表奏其罪,引《军法》曰:“正亡属将军,将军有罪以闻。”有时亦单独统军征战。北周为“军正中大夫”、“军正下大夫”简称。②新莽改中尉置,位上卿,为六监之一。参见“中尉”。③南宋义兵统兵官。高宗时置,以县令充任,掌团集本县义兵。


官名。1、掌执军法的官。春秋时齐国置,《史记·司马穰苴列传》:“召军正问曰:军法期而后至云何?”《后汉书·王霸传》:“光武谓官属曰:‘王霸权以济事,殆天瑞也。’以为军正,爵关内侯。”

2、王莽改中尉曰军正,而另置司命军正,掌司不用命者。见《汉书·王莽传》。

3、南宋时统义兵之官,高宗置,以县令兼任,掌本县义兵。

猜你喜欢

  • 大比

    选官制度。始见于周。定每三年一次。《周礼、地官、乡大夫》: “三年则大比。考其德行、道艺,而兴贤者、能者。”宋、元、明、清诸朝沿用以称乡试,每三年一次,于子、卯、午、酉年八月在各省省城及京师举行考试,

  • 帮审员

    官名。北洋政府置,属县“审检所”,见该条。

  • 判考功司

    官名。北宋前期置,见“考功司”。

  • 立武中郎将

    官名。东汉献帝建安 (196—220) 中孙权置,为统兵武职。《三国志·步骘传》:“徙交州刺史、立武中郎将,领武射吏千人,便道南行。”官名,东汉献帝时孙权置,掌领兵征伐,为统兵将官。或兼地方长官,总揽

  • 都船丞

    官名。奉置,属中尉。入汉因之,武帝太初元年(前104)更属执金吾,为都船令副贰,员三人。东汉省。官名,汉置,共三人,佐令掌治水。参看“都船令”条。

  • 中台侍御应内史

    官名。南朝宋太宗定后宫百官时置,员六人,六品。

  • 行军副都统

    武官名。辽置, 见“行军都统所”。

  • 光禄寺典簿厅典簿

    官名。明清时光禄寺置典簿厅,明制有典簿二人,录事一人。清制有典簿满、汉各一人,经承一人,掌章奏文移。每年夏季。统计一年中光禄寺出纳银数,汇缮支出酒、盐、米、布等物及库储金银器皿清册奏销。并掌本寺官员俸

  • 骁勇将军

    参见“十骁将军”。官名。梁置。为百号将军之一,拟官六品。见《隋书·百官上》。参看“骁雄将军”条。

  • 湖广清吏司郎中

    官名。简称湖广司郎中。① 明清户部湖广清吏司之主官。掌司事。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改湖广部郎中设,一人。南京户部湖广清吏司亦设一人,皆正五品。清顺治元年(1644)沿设,汉郎中一人。满洲司官初不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