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内书堂

内书堂

明朝宫内教授宦官识字读书之所。宣德四年(1429)始设,选儒臣任教。命小内使入堂读书。


明代宦官衙门司礼监的附属机关。明洪武年间,太祖严禁宦官识字。后设内官,典簿书,掌文籍,以通书算小内使为之。永乐时,始令听选内官入内教习之。宣德元年(公元1426年)七月始立内书堂,选宦官年十岁上下者二、三百人入内书堂读书,以司礼监提督太监总其事,以词林老师负教书之责。并派年长有势力者六人或八人为学长,选稍能写字者为司房。凡背书不过、写仿不堪,或损污书仿,犯规有过者,词林老师批写事由数项,付提督太监责处之。

猜你喜欢

  • 副承旨

    官名。五代置,宋因之。为枢密院承旨司属官,掌通书承旨司诸房公事,或出任中外武职。

  • 裙带头官

    即“西官”。

  • 君侯

    ①春秋战国时诸侯之尊称。后世用以称丞相。②汉朝以后高官贵人泛称。对列侯的尊称。《战国策·秦策五》:“少庶子甘罗曰:君侯(吕不韦)何不快甚也?”《汉书·刘屈氂传》“贰师将军李广利将兵出击匈奴,丞相(刘屈

  • 监作

    官名。隋朝内侍省掖庭局、将作监左、右校署皆置,二员至十二员不等,从九品。唐朝内侍省掖庭局、少府监诸署、将作监诸署、军器监诸署皆置,二员至十员不等,从九品下。掌监其署中杂作,典工役。官名。掌管监督检查制

  • 左庶侍下士

    官名。西魏、北周置,详见“庶侍下士”。

  • 地皇

    传说中的古代国君,为三皇之一。《史记·秦始皇本纪》:“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

  • 伊都章京

    满语官名。武职。原称“伊都额真”,雍正元年(1723)改。汉译为“班领”。

  • 侍中中书监

    官名,三国魏置。侍中为加官,加此官者侍从皇帝左右,为皇帝的近侍。中书监和中书令共掌机密,典尚书奏事,权任相当宰相。其后,晋和南北朝皆沿置。《三国志·魏书·三少帝纪·齐王芳》:“正始元年春二月乙丑,加侍

  • 外务副大臣

    官名。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责任内阁成立时设置,为外务部的副长官。

  • 班次

    官场用语。官员朝见皇帝的次序,亦称班序。唐朝以官同者先爵,爵同者先齿。致仕官居上; 职事与散官、勋官合班; 则文散居职事下,武散次之,勋官又次之; 官同者,异姓为后; 亲王、嗣王任文武官者,从其班,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