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典客署令丞

典客署令丞

官名。北魏有典客监,秩从五品;太和十五年(公元491年)置主客令。北齐鸿胪寺所属有典客署,置令及丞,所属有京邑萨甫、诸州萨甫。隋沿置,所属有掌客。炀帝曾改称典蕃署,旋复旧。唐制鸿胪寺典客署置令一人,从七品下;丞二人,从八品下。掌二王后裔介公、酅公的版籍及四边少数民族内附为蕃属者的名数。凡朝贡、宴享、送迎等事均由典客署具体管理,与礼部的主客司仅掌政令者不同。所属有掌客十五人。


官名。北齐鸿胪寺所属有典寺署,置令及丞,又有僧祗部丞一人。掌京城佛寺建筑修缮之事,并有僧祗部丞管理僧众。隋唐不置,宋鸿胪寺设寺务司,所掌与北齐的典寺署同。参见“寺务司”。

猜你喜欢

  • 世袭罔替

    清朝袭爵之制。天聪五年(1631)初定世袭之制,凡立军功或阵亡者,国家赏恤爵位,准子孙世代承袭。凡世爵皆有袭次,其不计袭次与国长存者,则加“世袭罔替”。宗室中亲王加“世袭罔替”者即俗称之“铁帽子王”,

  • 白纸坊

    官署名。元世祖至元九年(1272)设,掌制造诏旨宣敕纸札,秩从八品。隶中书省礼部。置大使、副使各一员。官署名。元至元九年(公元1272年)始置,属礼部。秩八品,掌造诏旨宣勅纸札。其职官有大使、副使各一

  • 尚书农部郎

    即“农部郎”。

  • 关防衙门

    官署名。参见“掌关防处”。

  • 本司

    官制术语。即官员本来所属的官署。《魏书·辛雄传》: “庄帝曰: ‘卿且还本司,朕当别有处分。’”

  • 奉天倡义大元帅

    官名。明末李自成农民军置。始于明崇祯十六年(1643),农民军攻克承天 (今湖北钟祥等地) 后,李自成用以自称。同年改称新顺王,此称遂不再用。

  • 巡检司

    官署名。①掌管地方治安机构。宋真宗景德三年(1007)始置京东五路巡检司,其后各处分置,或置都巡检司。西夏沿置,仁宗天盛年间(1049—1069)不设。金、元沿置于京城及要害之处。明洪武二年(1369

  • 太和宫汉人行宫都部署司

    即“太和宫南面行宫都部署司”。

  • 田曹掾

    官名,汉置,为公府或郡县佐吏,掌农桑等事,简称田曹。其后,晋公府也置,兼掌分察州郡。《晋书·温峤传》:“司徒置田曹掾,州一人,劝课农桑,察吏能否,今宜依旧置之。”

  • 博通坟典达于教化科

    科举制科之一。唐宋设置,属于儒学类科目。唐于贞元元年(公元785年)诏举,熊执易等二人及第; 贞元十年(公元794年)诏举,朱颖及第;元和三年(公元808年)诏举,冯苞等二人及第;长庆元年(公元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