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公府

公府

三公之府。《汉书·丙吉传》: “吉曰: ‘夫以三公之府有案吏之名,吾窃陋焉。’”“公府不案吏,自吉始。”两晋南北朝三师、二大与三公并号八公,其府皆称公府。


古代诸侯国国君之府称公府。《左传·昭公四年》:“书在公府而弗以,是废三官也。”汉朝以三公官署称公府,置掾属等吏。《汉书·丙吉传》:“客或谓吉曰:‘君侯为汉相,奸吏成其私,然无所惩艾。’吉曰:‘夫以三公之府有案吏之名,吾窃陋焉。’后人代吉,因以为故事,公府不案吏,自吉始。”又《汉书·陈遵传》:“(与张竦伯松)并入公府,公府掾史率皆羸车小马,不上鲜明,而遵独极舆马衣服之好,门外车骑交错。”其后,两晋南北朝,三师二大与三公之府皆称公府。

猜你喜欢

  • 四局都林牙

    官名。辽朝置,为北面官。总领客省、器物、太医、兽医四局事务。

  • 司天台提点

    官名,金朝置,正五品,掌天文历数、风云气色,密以奏闻。其佐官有监,从五品;少监,从六品;判官,从八品。见《金史·百官二》。官名。金代司天台以提点为主官,职掌相当于唐代的司天台监,参见“司天台”。

  • 行政

    官制用语。行施政令,执掌政务。《史记·周本纪》:“成王少,周初定天下,周公恐诸侯畔周,公乃摄行政当国……行政七年,成王长,周公反政成王,北面就群臣之位。”

  • 同知留守事

    官名。金代诸京留守司设此官,品位在留守下,为该司副贰长官,正四品,带同知本府尹,兼本路兵马都总管。见《金史·百官三·诸京留守司》。

  • 典膳监

    官名。即太子典膳监。官名。北齐与隋置,见“典膳局”。

  • 大理院推事

    官名。清末大理院属官。光绪三十二年(1906)设。正五品,奏补。掌审判。定额二十八人,刑科十九人,民科九人,分庭任事,每庭五人。

  • 官职等级。北魏官员等级分正、从九品,品内又分等则谓之阶,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令,每品分上、中、下三阶; 二十三年令,从三品以上不分阶,四品以下每品分上、下两阶,依考格迁转,五等爵及从五品以上者可

  • 议督军

    官名。三国蜀置。《三国志·刘封传》裴松之注:“(刘)封子林为牙门将,(魏元帝)咸熙元年(264)内移河东。(孟)达子兴为议督军,是岁徙还扶风。”官名,三国蜀置,掌谋议。《三国志·蜀书·刘封传》:“于是

  • 魁长

    对少数民族首领的泛称,也称“魁首”。《后汉书·张法滕冯度杨列传论》:“然其雄渠魁长,未有闻焉。”《旧五代史·汉隐帝纪》:“慕容彦超谓帝曰:陛下勿忧,臣当生致其魁首。”

  • 茶饭处

    官署名。参见“御茶膳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