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卫汉军
见“八卫”。
见“八卫”。
官名。匈奴置。由四贵姓中地位最高的呼延氏(一译作呼衍氏)充任,与右日逐世为辅相。汉时匈奴王号名,位在国君单于下百官上,不统百官,掌一部之众。《后汉书·孝安帝纪》:“南匈奴左日逐王叛,使匈奴中郎将马翼讨
亦作莫府。将军出征时的府署。战国置。将帅出征军还则罢,治无常处,故以帐幕为府署。幕府省约文书图籍。后世沿称,亦作为将军府、将军的代称。五代时指节度使府。后唐: 诸道开置幕府,除节度副使、两使判官由中央
官名。即木正,见该条。
官名。三国魏分司徒长史置。与司徒左长史并为司徒府僚属之长,佐司徒总管府内诸曹,位次左长史。两晋南北朝及隋初沿置。南朝或不设司徒,其府则常置,管理州郡农桑户籍、官吏考课,皆由左、右长史主持。魏、晋、宋六
即“枢密院副都承旨”。
官名。金朝置,太祖时设谙班、国论忽鲁、阿买、昃回勃极烈共掌国政,以谙班 (大) 勃极烈为首,由弟吴乞买 (太宗) 出任。军出作战,设都元帅,例由谙班勃极烈兼任。太宗时,成为皇位继承者官号。熙宗改制后废
官名。即“贵州清吏司员外郎”。
传说夏、商分天下为九州,州长官称牧,故统称九牧。《荀子·解蔽》:“此其所以代殷王而受九牧。”夏商时的九州之长。夏商分天下为九州,其长官称牧,各掌本州之政令。《荀子·解蔽》:“此其所以代殷王而受九牧。”
宦者官署。北齐置,属长秋寺。设令、丞为长贰,下设宫教博士等。
官署名。金章宗泰和二年(1202)置,设于地方的畜牧机构,隶各路统军司。河南东路、河南西路、陕西路提举圉牧所皆设提举、同提举官,山东路仅设提举职。官署名。金置,掌养牧马匹。其官为提举。见《金史·百官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