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京察

京察

明清考核官员之制度。考核京官。明初考满、考察之法并行。弘治十四年(1501)定京官考察之法,以巳、亥之年,六年一察,四品以上自陈以取上裁,五品以下不称职者,分别致仕、降调、闲住为民等处罚,具册奏请。清顺治八年(1651)踵沿明制。康熙元年(1662)罢之,专用考满之制。后复行又罢。雍正元年(1723)改定为三年一考察,于子卯午酉年举行。三品京堂以上由吏部开列事实,具题请旨裁定; 四、五品官员由特简王大臣会核,分别等第,具奏引见; 其余官员分别由长官考察。京察的标准是按“四格”进行考核,即: 一守(有请、有谨、有平),二才(有长、有平),三政(有勤、有平),四年(有青、有壮、有健),根据四格,分定等第: 一等为称职,二等为勤职,三等为供职,列一等者加级,若记名,则加考引见备外用。经考察表现不好之官员,按六法予以参劾处分。凡属贪官、暴吏、则特参,不入六法。


对京官的考察。明、清制度,对在京官吏进行定期考绩。明代每六年进行一次京察,即逢已、亥年进行京察。四品以上的由本人自陈,由皇帝裁定;五品以下具册奏请。见《明史·选举志三》清朝吏部设考功清吏司,对文武官员三年考绩一次,在京的称京察,在外的称大计。京察时,三品以上的,由部开列事实,具奏裁定,四品五品的特简王大臣验看;其余官员,由长官考察。见《清会典·吏部·考功清吏司·考察》。

猜你喜欢

  • 廉访司

    肃政廉访司简称。

  • ①官署名。春秋时齐国置。掌管地方军事。《管子·小匡》三乡为属,属有帅。五属一大夫。武政听属,文政听乡”。②属吏。《周礼·天官·冢宰》:“帅其属而掌邦治。”汉朝泛指三公府和郡县等官府各曹的属吏,各曹主管

  • 南海庙令

    官名。宋置,其职掌及任职资格与五岳、四渎庙令同。参见“五岳庙令”。

  • 南京诸仓监支纳官

    官名。金置,秩正八品,掌监诸仓出纳之事。

  • 公爵

    ①行政官吏和不任官职之人爵位统称。对军爵而言。②战国秦五等爵之第一等。参见“公”。爵位名。即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的第一等。

  • 宗正丞

    官名。秦、西汉为宗正副贰,秩千石,协助管理皇族外戚事务,参与审判宗室诏狱,由宗室充任。平帝元始四年(后4)改宗正为宗伯后罢。东汉复置,秩比千石。魏、晋、南朝沿置,或以他姓暂代。魏、晋、宋七品,梁四班,

  • 侯国门大夫

    官名,掌府门,西汉置,东汉省。见《后汉书·百官志》。

  • 正厨丞

    官名。南朝梁置,位流外三品蕴位。

  • 豫王

    爵位名。太平天国前期诸王之一。豫王胡以晄初为丞相,后升护国侯,改封护天侯,又升豫王,称千岁,官阶为四等,辅佐天王处理军政诸务。系衔为露师豫王,对外行文则冠以“真天命太平天国”七字。其办事机关称豫王府。

  • 总军医官

    官名。清末新陆军职官。光绪三十年(1904)定新陆军营制,始置。每军一人,正三品。正参领充,简放。掌筹计全军卫生医药事宜。唯平时不编军,故不常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