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外按察司
官署名。唐代宗宝应二年(763) 置,考核官吏。京察与御史台、外察与诸道观察使共同进行,各访察官吏善恶,其功过稍大,事当奏者,立案成便奏,每年九月三十日以前具状报吏部考功司; 其功过稍小,理堪惩劝者,立案报吏部考功司。
官署名。唐代宗宝应二年(763) 置,考核官吏。京察与御史台、外察与诸道观察使共同进行,各访察官吏善恶,其功过稍大,事当奏者,立案成便奏,每年九月三十日以前具状报吏部考功司; 其功过稍小,理堪惩劝者,立案报吏部考功司。
官署名。明朝宦官二十四衙门之一。俗称浆家房。置掌印太监一员,佥书、监工无定员。凡宫人年老及罢退废宫者,发此局居住。亦有以罪臣家属发往此局者、内官八局,惟此局不在皇城内。明代宦官二十四衙门之一。惟此署不
官名。西周置。掌理郊鄙。《恒簋铭》: “命汝更口克司直鄙。”
官署名。明朝南京军政衙门之一。永乐十八年(1420)迁都北京后,以原南京行在五军都督府为五军都督府,留南京之五府,加“南京”二字。洪熙元年(1425)复以南京为京师,遂去“南京”二字。正统六年(144
官署名。元朝置,秩从五品,隶宣徽院。设于武宗至大四年(1311)。置提举二员,同指举、副提举各一员。
官名,王莽置,俸二千石,掌辅佐。《汉书·王莽传》:“甄丰为太阿右辅。”“太阿右辅、大司空、卫将军、广阳侯甄丰为更始将军,(封)广新公……是为四将。凡十一公。参看《太保后承》、《太傅左辅》两条。
官名。西汉设置,见“领尚书事”。
为官才能。《礼记·王制》: “司马辨论官材,论进士之贤者,以告于王而定其论。论定,然后官之。”
官名。南朝梁、陈置,与东冶令皆隶少府。掌鼓铸锻冶,领工徒。有丞。梁一班。隋省并“掌冶令”。官名。见“诸冶令”。
官名。北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重定武臣官名,改宫苑副使、左右骐骥副使、内藏库副使置,为从七品武阶官,属大使臣。清置为散阶称号,乾隆二十年(1755)改武德将军置,为武职中属绿营者正五品之封赠。三十
东晋南朝时郡主簿的名目之一。太守在甲郡所辟的主簿,随太守转任乙郡,谓之送故。如《宋书·谢方明传》记其在东晋义熙中为晋陵太守,转南郡相,“晋陵郡送故主簿弘季盛、徐寿之,并随在西。”《隋书·百官志上》谓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