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亚相

亚相

御史大夫别称。洪迈《容斋四笔》卷一五《官称别名》:“唐人好以它名标榜官称”,“御史大夫为亚台、为亚相、为司宪”。


御史大夫的别称。秦汉官制,御史大夫为副丞相,丞相缺位,用以递补,故称亚相。《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御史大夫》:“御史大夫,秦官,位上卿,银印青绶,掌副丞相。”

猜你喜欢

  • 右六司

    官署合称。渤海国智、礼、信部及支司戎、计、水部总称。

  • 典寺令

    官名。北魏置,管理佛教寺庙僧侣。《魏书·王琼传》: “太和九年 (485),为典寺令。”北齐沿置,为鸿胪寺典寺署长官。

  • 散实官

    隋朝以戎号上柱国、柱国、上大将军、大将军、上开府仪同三司、开府仪同三司、上仪同三司、仪同三司、大都督、帅都督、都督为散实官;炀帝大业三年(607)罢,其开府仪同三司改升从一品,位次王公。

  • 推选

    清朝选官制度。文职官之推选吏部文选司掌之,武职官之推选兵部武选司掌之。凡推选分仕进之途,文职官视科甲及恩、拔、副岁、优贡生,荫生出身者为正途,余为异途; 武职官以行伍出身为正途,科目次之。别流品以严登

  • 旗鼓牛录

    即“旗鼓佐领”。

  • 巡抚

    官名。①宋朝巡视安抚地方之特遣官员。宋制,地方诸州遇有灾伤,则遣廉访民瘼之官员,有巡抚大使、副大使、安抚使、副使等,其官卑者不加使名,只称巡抚。以其职责为巡视安抚,故名。为临时性设置,事毕则解。② 明

  • 掌冶方令

    官名。唐太宗贞观元年(627)置,武则天垂拱元年(685)改名掌冶令。

  • 招讨使司

    见“招讨司”。官署名。辽置,掌招讨事。其官有知招讨事、有监军。见《辽使·百官志二·北面边防官·西北路招讨使司》。

  • 军器副监

    官名。北周置。营军器监次官,佐营室殿军器大监掌军器制作。

  • 内司服奄中士、下士

    官名。《周礼》天官之属有内司服奄一人,女御二人,掌王后的衣服。北周依《周礼》置内司服奄中士,正二命;内司服奄下士,正一命。属天官府司内上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