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五更

五更

年老致仕而有经验的乡里耆老。《礼·文王世子》:“遂设三老五更群老之席位焉。”


官名,周置,以年老更事的任之。《礼记·文王世子》:“遂设三老五更群老之席位焉。注:‘三老五更各一人也,皆年老更事致仕者也,天子以父兄养之示天下之孝悌也。名以三五者,取象三辰五星,天所因以照明天下者。’”

官名,汉置,秩二千石。《后汉书·显宗孝明帝纪》:“五更桓荣,授朕《尚书》,《诗》曰:‘无德不报,无言不酬。’其赐荣爵关内侯,食邑五千户。三老、五更皆以二千石禄养终厥身。”注:“五更,老人知五行更代事者,取有首妻男女全具者。故三公一人为三老,次卿一人为五更。”

官名,三国曹魏置。《三国志·魏书·高贵香公髦》:“三代所以树风化垂不朽也,必有三老五更以崇至敬……以祥为三老,小同为五更。”

猜你喜欢

  • 历科

    明钦天监分科之一。清代改称“时宪科”,参见该条。

  • 左罴卫

    渤海国十卫之一,相当于唐朝的十六卫,置大将军一人、将军一人。

  • 扫逆将军

    官名。北魏置。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定为八品中,二十三年复次职令,改为从八品上。武官名、南朝宋置,为加官、散官性质的将军,秩八品。北魏亦置,用以褒赏勋庸,秩从八品上。

  • 监押

    见“都监”。武官名。见“都监”。

  • 经制使

    官名。宋徽宗宣和三年 (1121),以发运使陈遘经制东南七路财赋,创收经制钱。南宋高宗绍兴九年 (1139),改经制发运使为经制使,以户部长官或副长官兼领,掌江、淮、荆、浙、闽、广等路经制钱及和籴之事

  • 后监军

    官名。三国蜀置,统兵,位在后军师下,后护军上。官名,三国蜀置,掌统兵,位在后军师下、后护军上。

  • 副理事官

    官名。清入关前置。太宗崇德三年(1638),于六部、理藩院等机构设,员额不等。顺治元年(1644)改为员外郎。唯宗人府于雍正二年(1724)复改员外郎置。参见“宗人府副理事官”。官名。清太宗崇德三年(

  • 正旦使

    见“贺正旦国信使”。

  • 掖廷牛官令

    官名。见《汉书·外戚赵皇后传》,所掌不详。

  • 判都磨勘司

    官名。北宋前期置,员一人,以朝官充任,总领三司都磨勘司之事。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随三司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