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五官中郎将

五官中郎将

官名。秦置。西汉隶光禄勋,主中郎,秩比二千石。东汉时,部分侍郎、郎中亦归其统率。职掌宿卫殿门,出充车骑。东汉初年或参与战事; 又协助光禄勋典领郎官选举,有大臣丧事,则奉命持节策赠印绶或东园秘器。东汉末,曹操以曹丕为之,置官属,为丞相副贰。位在魏国诸臣上,僚属有长史、司马、文学、功曹,地位尊崇。或说魏文帝践祚后不置、魏晋以来无,皆非。三国蜀置,或说与魏同,不领郎署。吴仍领郎署。晋沿汉制于光禄勋下置五官、左、右三中郎将,似无郎署,但仍为近侍之官。武帝秦始九年 (273) 省,太康 (280—289) 中又见。东晋穆帝永和元年 (345) 授张重华为五官中郎将、凉州刺史,仅为名誉职务,后不复见。


官名,秦官,前汉后汉皆置,俸比二千石,掌五官郎持戟值班,宿卫殿门,出充车骑(见《汉书·百官公卿表》、《后汉书·百官志》),或奉命差遣。《后汉书·邓寇列传》:“朝廷以太后故,遣五官中郎将迎拜骘为大将军。”《后汉书·马援列传》:“建初三年,肃宗使五官中郎将持节追策,谥援曰忠成侯。”汉末曹操以曹丕任五官中郎将,置官属,有长史、司马、文学功曹等,位在诸臣之上,为副丞相。三国时蜀吴皆置,晋沿置。

猜你喜欢

  • 西曹

    ① 官署名。汉朝丞相、三公府僚属诸曹之一,掌署用府吏事,以掾主其事。三国、晋公府、丞相府、将军府沿置,其中晋司徒府增设左西曹之后,改为右西曹。北齐、隋郡县亦置。东晋以前设掾、属,以后设参军、掾、佐等。

  • 万岁

    1、指皇帝。2、指皇帝死。《史记·梁孝王世家》:“上与梁王燕饮,尝从容言曰:千秋万岁后传于王。”

  • 四辅

    君王之辅佐大臣。《礼记·文王世子》:“设四辅及三公。”孔颖达疏引 《尚书大传》:“古者天子必有四邻,前曰疑,后曰丞,左曰辅,右曰弼。”西汉为太师、太傅、太保、少傅合称。平帝元始元年 (后1)置。位居三

  • 视事

    ① 就职治事,办理公务。《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崔子称疾不视事。“② 官名。又作“胝事”。战国魏等国置。主管某一职事的官长。《滨虹草堂藏古玺印》著录魏国官印:“右库眡(视)事”。

  • 南征统军司

    官署名。辽朝置。北面官,非常制,南面有征伐之事,则设统军司以领兵马。

  • 梅勒额真

    满语官名。又作“美凌厄真”。意为“围肩之主”。或 “两肩之主” 。清太祖努尔哈赤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编立八旗,每旗设一固山厄真,又设左、右梅勒额真各一人以佐之。后金天聪八年(1634),改称“

  • 威信将军

    参见“十威将军”。

  • 礼院

    官署名。即“太常礼院”。

  • 王府典宝正、典宝副

    官名。明代王府长史司所属有典宝所,置典宝正一人,秩正八品,掌王宝、符牌。其副职有典宝副一人,秩从八品,嘉靖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裁革。

  • 龙图阁直学士

    官名。宋真宗景德四年(1007)置,位在枢密直学士下,无吏守,无职掌,惟出入侍从备顾问。多以特恩加赐内外官,带此职者皆享受超迁官阶的优待。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定为从三品。官名,宋真宗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