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五城兵马司

五城兵马司

官署名。明清管理京师治安之机构。掌巡捕盗贼,街道沟渠、囚犯火禁之事。元朝曾于大都路设兵马司,掌治京城治安。明沿元制。洪武(1368—1398)中于北京、南京中、东、西、南、北五城分置,始称五城兵马司。设指挥、副指挥及吏目等。清顺治(1644—1661)中京师五城沿置,每城设指挥、副指挥、吏目各一人,分别设置衙署,隶于巡城御史。并掌宣示条教、平粜、赈恤等事。每城各司二坊,副指挥、吏目各管一坊。乾隆三十一年(1766),东、西、南、北四城副指挥分别移驻朝阳、阜成、永定、德胜诸门外,钤辖关厢。


官署名。明代设东西南北中五城兵马司,掌巡捕盗贼,疏理街道沟渠及囚犯、火禁之事。其官有指挥使各一人,正六品,副指挥使,各四人,正七品。见《明史·职官三·中东西南北五城兵马指挥司》。清沿明制,《清史稿·职官二·都察院》:“兵马司指挥(正六品)、副指挥(正七品)、吏目,五城各一人,掌巡缉盗贼,平治道路,稽检囚徒。”

猜你喜欢

  • 凌江将军

    官名。三国魏置,亦称浚江将军或陵江将军。魏、晋皆定为五品。十六国前秦亦置。南朝宋五品。梁时地位下降,武帝天监七年(508)定为武职流外八班中的二班,仅高于偏、裨将军,授予门第较低的士人或寒人,普通六年

  • 资政院钦选议员

    官名。清末资政院议员。宣统二年(1910)选定,共九十八人(定额一百中)。由皇帝从年满三十岁以上的宗室王公世爵、满汉世爵、外藩王公世爵、各部院衙门官员、硕学通儒、纳税多额者六类候选人中钦定。掌参与资政

  • 右文殿修撰

    官名。宋徽宗政和六年(1116),改集贤殿修撰置,为贴职,从六品。官名。宋绍圣二年(公元1095年)改集贤殿学士为集贤殿修撰,政和六年(公元1116年)改称右文殿修撰,地位次于集英殿修撰,为高等贴职。

  • 管勾太医局

    官名。北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置,以选人充任,为太医局次官。

  • 司宗寺

    官署名。即宗正寺,唐高宗龙朔二年(662)改,咸亨元年(670)复名宗正寺。官署名。唐龙朔二年(公元662年)改宗正寺为司宗寺,以司宗寺正卿与司宗寺大夫为正副长官。咸亨元年(公元670年)复旧。参见“

  • 柴炭司

    官署名。明置,隶工部屯田司,设大使一人,从九品,副使一人,未入流。掌供皇室诸司柴炭。官署名。明置,属工部。掌工部需用柴炭之事。设大使一人,从九品;副使一人,未入流。

  • 图董

    清代职役名。掌一图征催之役。见“都图”。

  • 典属国候

    官名,也称属国候,其职有二:一掌迎送宾客;二掌候官、候长、前沿候燧侦探报警等。见《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典属国》。

  • 管记舍人

    官名。即太子舍人,隋炀帝大业三年(607)改,减置四员。唐高祖武德(618—626)初复名太子舍人。参见“太子舍人”。

  • 堆章京

    即“纛章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