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

战车与步卒组合的基本单位。商代时车战逐渐成为主要的作战形式,其时战车与步兵分别编组,战车以辆计,步兵以行组成。周初仍沿商代体制,战车与步兵分编,后来逐渐演变为战车与步卒合同编组。以战车为主体,每车配备一定数量的徒兵,其编组单位称为乘。每乘有战车一辆、挽马四匹、辎重车一辆,官兵共三十人。其中甲士十人(车上三人,车下七人),战斗徒兵十五人,后勤徒役五人(其中管炊事者二人,管饲养者二人,管衣甲装具者一人)。其时由于战车增多,一般以宽正面的矩形方阵进行作战,对战车御者的技术要求不断提高,御术的优劣直接影响战争的胜败,所以原以车左充任的战车之长,此时即改由御者充任。至于指挥官乘坐的指挥车,仍以居于车左的指挥官为首。至春秋时乘的人数又有变化,乘又有攻车与守车的区分。张预《孙子注》引曹操《新书》说:“攻车一乘,前拒一队,左右角二队,共七十五人;守车一乘,炊子十人、守装五人,厩养五人,樵汲五人,共二十五人;攻守二乘,凡百人。”车战是与奴隶社会相始终的,随着车战的消亡,作为战车与步卒组合单位的乘亦不复存在。

猜你喜欢

  • 万石

    汉代官吏秩禄等级,凡丞相、太师、太保等皆为万石,实得月俸三百五十斛,一岁四千二百斛。实际发放时往往折合为钱,或钱谷兼发。1、禄秩级名。《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师古曰:汉制,三公号称万石,其俸月各三百

  • 拨什库

    满语官名。汉译为“领催”。

  • 稷下学宫

    官学名。战国时齐国置,它由战国的养士制度演变而来,把为奴隶主阶级世卿世禄制度服务的官学改变为造就封建官吏的学校。稷下学宫直属于齐王,“稷”是指齐国都城临淄的稷门。来稷下的学者,按其学术水平、社会名望等

  • 护法军政府大元帅

    护法运动时期护法军政府的元首,护法军政府设大元帅一人,非常国会选举孙中山任此职。其身份为国家元首,对外代表国家。兼为行政首长,直接统辖各部。大元帅设大元帅府为其幕僚机关。府内设参谋、秘书、参军三处,卫

  • 营构监、监丞

    官名。北周置营构监,掌建筑设计之事。《隋书·循吏·樊叔略传》记“周宣帝时,于洛阳营建东京,以叔略有巧思,拜营构监。宫室制度,皆叔略所定。”其副职为监丞,任此职者见《北周六典》引《隋故仪同太府卿将作大匠

  • 门下封驳司

    官署名。宋太宗淳化四年 (993)置封驳司,隶通进银台司,设同知给事中事二人为长官,凡制敕有所不便皆许封驳,其余常程公事依例施行者不得随意留滞。真宗咸平四年 (1001),令如有封驳事取门下省之印用之

  • 侍卫处

    官署名。清朝随侍警卫皇帝之机构。初有其实而无其名,仅以上三旗中选拔的材武出众者为侍卫,以领侍卫内大臣等统之。而由下五旗或汉人中挑选之侍卫,均入上三旗“行走”。乾隆二十三年(1758)修《清会典》时,名

  • 直秘

    直秘阁简称。

  • 城防司令部

    军事机关名。国民党政府在接近战地的城市设置,作为备战的临时性组织。一般由驻军长官任城防司令,司令部的组织不固定,所辖部队亦由驻军中抽调。

  • 文书库

    官署名。宋神宗元丰 (1078—1085) 改制前,置金耀门文书库,收藏三司积年旧帐,设专副主之,以三司军大将充任。俗称故纸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