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中都官

中都官

汉朝京师诸官府统称。亦指京师诸官府官员。


1、泛指在京城(中都)的诸官府。《后汉书·光武帝纪》:“令中都官、三辅、郡、国出系囚,罪非犯殊死一切勿案,见徒免为庶人。”又《孝安帝纪》:“诏郡国中都官系囚减死一等,勿笞。”

2、泛指在京城的诸官。《汉书·宣帝纪》:“五月,凤凰集胶东、千乘,赦天下。赐吏二千石、诸侯相、下至中都官、宦吏、六百石爵,各有差。”注:“如淳曰:中都官、宦吏,奄人为吏者也。晋灼曰:凡职在京师者也。师古曰:二说皆非也;中都官,谓在京师诸官也。”《史记·酷吏列传》:“(赵禹)以佐史补中都官。”注:“《索隐》:案,谓京师诸官府吏。”

猜你喜欢

  • 词学科

    科举制科之一。宋置, 属于文类科目。嘉熙三年(公元1239年)将“博学宏词科”省去“宏博”二字,唯称词学科,每年一试。淳祐初罢废,景定二年(公元1261年) 复嘉熙之制。参见“博学宏词科”。

  • 治书

    ① “治书侍御史”的简称。②汉朝诸侯王国属官,由尚书改名。掌出纳文书。秩比六百石。两晋南朝置为王、公、侯等国属官,大国员四人。官名,汉置。1、王国置此官,即尚书改名,俸比六百石,掌文书期会等曹事。

  • 翼殿六部尚书

    官名。太平天国置翼殿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尚书,属翼王府,每部六人,以数字编衔,自吏部一尚书至工部六尚书,共三十六人,其官阶为职同指挥。参见“六部尚书”。

  • 邦右校

    官名。战国赵置。负责主造兵器的官员。战国赵国兵器题铭有“邦右佼(校)”。

  • 兵曹掾属

    官名。见“公府兵曹”。

  • 长史司

    即“王府长史司”。

  • 包衣骁骑参领

    官名。清朝内务府三旗包衣骁骑营中掌治各旗营务之官员。康熙十六年(1677)设,每旗五人,共十五人。以内务府郎中兼充,从三品。掌管关防,督率佐领审查人丁,办理应试,挑补披甲,监督领放俸饷,查报贤孝节义,

  • 侯傅

    侯的家臣之一。三国魏置,掌辅导侯。郑称曾为武德侯傅,见洪饴孙《三国职官表》。

  • 膳部郎中

    官名。或说西魏置为尚书省膳部长官。北齐置为都官尚书所辖膳部曹长官,六品上。隋朝改置膳部侍郎、膳部郎,唐朝复称郎中,从五品上,为礼部膳部司长官。高宗、玄宗时曾随本司改名司膳大夫、司膳郎中,寻各复旧。五代

  • 冬曹

    工部之别称。古者有兴作,必于冬季农隙时,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