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军鼓角使
使职名。唐德宗建中四年 (783),朱泚据长安谋反,朝廷特置,以右龙武军使令狐建为之。
使职名。唐德宗建中四年 (783),朱泚据长安谋反,朝廷特置,以右龙武军使令狐建为之。
选官制度。明朝用以选任在外府、州、县正官、佐官,在内大小九卿之属员。即以拈阄(即抓阄)的方式确定待选官的职任,以杜偏私之弊。由吏部文选清吏司掌之。万历(1573—1620)中改行掣签法。
参见“法部左侍郎”。
服饰名。指帝王所赐之官服。始于周朝。周之官秩,自一命至九命,分为九等。各视其命之数,有一定之制。故将天子按诸侯、大臣爵秩品位所颁赐之制服,谓之命服。《国语·晋语四》:“君以天子之命服命重耳,敢有安志。
官府文书名。宋朝内外官署呈文于中书、尚书省、三司; 御史台呈文于中书、枢密院; 在外官员呈文于所统摄官署,如三省、枢密院或省、台、寺、监及本路察访官,皆用申状。
官名。民国初年,在大总统府设政事堂,置国务卿,承大总统之命处理政事,副署大总统发布的命令。官名。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袁世凯公布“新约法”,废国务院,于总统府设政事堂,以国务卿为主官,赞襄总统处理
满语官名。武职。汉译为“侍卫班领”。
官名。北魏置。为后官女职,亦称“内傅母”,位在诸监之上。《王遗女墓志》: “又进尝食监。”“故超升傅姆焉,又赐品二。”(赵万里《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图版三四)。
杂号将军名,凡将军皆掌征伐。《后汉书·窦融传》:“赐融玺书曰:制诏行河西五郡大将军事,属国都尉、劳镇守边五郡。”《后汉书·光武帝纪》:“河西大将军窦融始遣使贡献。”武官名。东汉置,掌征伐。窦融曾任此职
官名。西汉郡国诸仓,均置长及丞,属大司农。宣帝五凤四年(公元前54年)从大农中丞耿寿昌言,令边郡筑常平仓,元帝初元五年(公元前44年)从诸儒之议罢废。汉代郡国仓官可考见者,荥阳有敖仓官,见《后汉书·百
爵名合称,即关内侯和关外侯的合称。汉末曹操置,仅赏军功,不食租税。参看“关内侯”、“关外侯”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