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中仪

中仪

唐朝礼部员外郎之别称。

猜你喜欢

  • 中军都统所

    官署名。辽置,属北面行军官。设中军都统以统领中军。

  • 典农署

    官署名。北齐置,设令、丞。掌劝课农桑,隶司农寺。又辖山阳、平头、督亢三部丞。隋初沿置,设令二员(正八品),炀帝大业三年 (607) 罢。

  • 作坊使

    官名。五代始置。宋初因之。太祖开宝九年 (976),分置南、北作坊使。属西班诸司使,多不领本职,仅为武臣迁转之阶。真宗咸平元年 (998),定为同六品。神宗熙宁三年(1070),改为东、西作坊使。元丰

  • 正刺

    宋朝正任刺史简称。

  • 县掾

    官名。汉朝县府诸曹掾史统称。《后汉书·贾复传》: “王莽末,为县掾。”官名,汉置。汉朝县府分曹办公,各曹的负责人称掾、或掾史。县掾为县中各曹掾的泛称。《后汉书·贾复传》:“王莽末,为县掾。”

  • 左右宗卫率

    东宫武官名。隋置,见“左右宗卫率府”。

  • 掌判

    媒氏的别称。周朝有媒氏一官,掌男女婚嫁等事。《周礼·地官·媒氏》:“媒氏掌万民之判。”注“判,半也。得耦为合,主合其半,成夫妇也。”后代也称媒人为掌判。

  • 永宁寺典作副将

    官名。北魏置。掌管永宁寺的营建事务。《魏书·李彪传》: “(李志)以军功累转后军将军、中散大夫、辅国将军、永宁寺典作副将。”

  • 户部榷关委员

    官名。① 亦称户关关差。清朝户部榷关之主官。康熙四年 (1665) 裁榷关监督,交地方官委员管理。继复旧制。五十三年 (1714) 后又陆续将部分榷关交地方督抚,驻防将军兼摄。或委道员,或委知府、或委

  • 太原府

    官署名。唐玄宗开元十一年(723)改并州置,为北都所在。设尹一员,为留守; 少尹二员,为副留守,掌本府政务,巡视属县,查访民情,审理刑狱,岁终造册上报。府设属员司录及功、仓、户、田、兵、法、士曹参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