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三府掾

三府掾

官名。即三公官署下属官员。三府东汉指司徒、司空、太尉之府。


三府即三公府,其长官分别为太尉、司徒、司空。公下是长史,类似今天的办公室主任,再下就是“”,即各曹的办事官员,其官俸比四百石或比三百石(见《后汉书·百官志》)。《后汉书·孝和孝殇帝纪》:“夏四月,遣三府掾分行四州,贫民无以耕者,为雇犁牛直。”《后汉书·孝桓帝纪》:“豫州饥死者什四五,至有灭户者,遣三府掾赈禀之。”参看“三公”条。

猜你喜欢

  • 云垒

    官名,秦置,掌防御,主高垒。秦筑高垒以监视晋国,其故垒在左冯翊,为秦之内史。武帝建元六年分为左右内史,大初元年更名左冯翊,其属官有云垒长、丞。见《汉书·百官公卿表上》、《汉书·地理志上》。

  • 三丞

    官名统称。宋朝指秘书丞、太常丞、宗正丞。其选甚清。北宋前期为寄禄官,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后为职事官。

  • 骅骝厩丞

    官名。东晋、南朝置。掌饲宫廷用马,隶门下省。隋沿北齐制,置骅骝令、丞。

  • 镇公所

    即镇政府,民国置,办理全镇事务。有正、副镇长各一人。县以下的基层组织。国民党政府设置,与乡公所组织及职掌相同。参见“乡公所”。

  • 铨头

    金代铨选制度中用以记录官员的资历的文书。《金史·选举志二》:“凡铨注,必取求仕官解由,摄所陈行绩资历之要为铨头,以定其能否。”

  • 厌新将军

    杂号将军名,凡将军皆掌征伐。《后汉书·光武帝纪》:“时宗室刘茂自号厌新将军,率众降,封为中山王。”

  • 东诰敕房

    官署名。明正统中,选书法优良之中书舍人于内阁东小房办公,专掌书办文官诰敕,翻译敕书,并外国文书、揭帖,兵部纪功、勘合底簿。故称其办公处曰东诰敕房(相对西制敕房而言),中书舍人曰内阁诰敕房中书舍人,简称

  • 主计处统计局局长

    官名。属“国民政府主计处”,见该条。

  • 中掾

    宫官名。南朝宋太宗拟百官、设后宫内职时置。诸房各置一人,位比五品敕吏。

  • 行官

    官名。唐朝节镇、州、府皆置,主行役出四方。 见《资治通鉴·唐代宗广德二年(764)》胡注。唐朝节镇、州、府都有行官,掌受差遣。《资治通鉴》唐代宗广德二年“子仪使牙官卢谅至汾州”注:牙官给牙前驱使,行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