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龙虎山

龙虎山

①即今江西贵溪县西南龙虎山。《太平御览》卷48:龙虎山,“《信州图经》曰,龙虎山在贵溪县。二山相对,溪流其间,乃张天师得道之山”。《寰宇记》卷107信州贵溪县:龙虎山“两山相峙,山峰屹然,状如龙虎, 当溪中流”。《方舆纪要》卷85广信府贵溪县:龙虎山在“县西南八十里,在象山之西北。《志》云,象山一支西行数十里,乃折而西南,两峰对峙如龙昂虎踞,道书以为第三十二福地。后汉章和间,张道陵修炼于此。今有上清宫,在龙虎两岐之间。《图经》,龙虎山在后汉末张鲁之子自汉中徙居此”。

②在今四川荣县西。《清一统志·嘉定府一》:龙虎山“在荣县西三十里。县西境诸山, 皆发脉于此”。


在江西省贵溪市西南部,泸溪河(又名上清河)畔。原名云锦山,后因龙虎双峰相峙得名。相传东汉初道教创始人之一张道陵来此炼丹,丹成而龙虎现,遂易今名。丹霞地貌发育。有奇峰秀峦48座,一般高约200米。流泉飞瀑,山色秀丽。有摩崖石刻多处。为道教名山,道教正一道发源地。东麓上清镇有张道陵后裔世居地及道教著名宫观上清宫遗迹。山上还有张家山、尘湖山、五湖、排衙石等景点。土地革命战争时是赣东北革命根据地之一。保存有红军临时指挥所旧址。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


猜你喜欢

  • 吴会

    ①古地区名。指今江浙一带。《后汉书·蔡邕传》:“亡命江海,远迹吴会。”《文选》第29曹丕《杂诗》:“吹我东南行,行行至吴会。”南宋范成大《吴郡志》卷48:“吴本秦会稽郡,后汉分为吴、会稽二郡。后世指两

  • 汉阳堰

    唐建。在今四川双流县东南籍田镇东。《新唐书·地理志》 籍县:“东五里有汉阳堰,武德初引汉水溉田二百顷,后废。文明元年,令陈充复置,后又废。”在今四川省双流县籍田镇东。唐武德初引汉水溉田二百顷,后废。文

  • 新成县

    ①西汉惠帝四年 (前191) 置,属河南郡。治所在今河南伊川县西南。东汉改为新城县。②南齐改新兴县置,属新宁郡。治所即今广东新兴县。南朝梁复名新兴县。古县名。(1)南朝齐以新兴县改名,治今广东省新兴县

  • 狼山府

    唐永徽元年 (650) 封突厥单于置狼山都督府,治所在今河北怀来县东南二十七里狼山乡。显庆三年 (658) 废。

  • 山左

    山东省旧时的别称。因在太行山之左(东)而得名。山东省旧时别称,因在太行山之左(东)而得名。清宋弼编有《山左明诗钞》,辑明代山东一省之诗。

  • 古格札什鲁木布则城

    亦作泽布隆城、匝布朗宗。在今西藏阿里地区札达县西三十里札布让。《清一统志·西藏》阿里诸城:古格札什鲁木布则城“在喇萨西南二千四百九十余里。其所属有冲龙、则布龙、楚木尔的三城”。

  • 火烧淀

    在今河北文安县东。《元史·河渠志一》“河间河”条:“黄龙港, 自锁井口开凿,至文安县玳瑁口,以通泺水,经火烧淀,转流入海。”《方舆纪要》卷11文安县:火烧淀在“县东二十五里。广四十余亩。县境有石沟、折

  • 刘官屯

    即今贵州盘县特区东北刘官镇。清设驿于此。

  • 历水

    在今山东济南城东。《水经·济水注》:“东城历祠下,泉流竞发,其水北流径历城东,又北引为流杯池,分为二水,右水北去,左水西径历城北,西北为陂,谓之历水,与泺水会。”《寰宇记》卷19历城县:历水“在县东门

  • 奉国城

    在今浙江德清县西南一里吴憾山上。《方舆纪要》 卷91德清县: “唐李光弼将辛孜于此筑城,击平朱覃、姚廷诸贼,名将军城。吴越复筑此城屯戍,名曰奉国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