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圆山
在今湖北竹溪县南。《方舆纪要》 卷79竹溪县: 鼓圆山 “在县南六十里。两山对峙,南为南鼓山,北为北鼓山。山形甚固,下各有洞”。
在今湖北竹溪县南。《方舆纪要》 卷79竹溪县: 鼓圆山 “在县南六十里。两山对峙,南为南鼓山,北为北鼓山。山形甚固,下各有洞”。
即今辽宁东港市西、大洋河口西之孤山镇。明《辽东志》卷3:叆阳堡有“大孤山墩”。即此。因山而名。清光绪二十年(1894)中日甲午之战、三十年(1904)日俄之战, 日军均由此登陆。
西藏古地名。地约在今西藏北境之唐古拉山口,唐时吐蕃曾于此置驿站。《新唐书·地理志》:“鹘莽驿,唐使入蕃,公主每使人迎劳于此。” 其山名鹘莽山,其下有鹘莽峡即唐古拉山南麓之索曲河上游。
即今湖北崇阳县东十六里白霓镇。清光绪《湖北全省分图》:崇阳县东有白霓桥镇。
亦作秦家塘。即今四川重庆市渝北区北华秦乡。清道光《江北厅志》卷2:秦家场“去城二百一十里。大庵汛移此”。
又称常道城、苌道城。在今河北省廊坊市西。三国魏甘露二年(257年)燕王宁之子璜被封为常道乡公,北魏孝文帝封宇文英为常道乡公,皆即此。
在今广西平乐县东北。《方舆纪要》卷107平乐县:“四十里山在府东北龙平巡司南十里,周四十余里,因名。为富、贺往来要路,近设三堡,以为戍守。”
西汉置,属陇西郡。治所在今甘肃礼县西北。《汉书·地理志》 陇西郡氐道:颜师古注曰:“氐,夷种名也。氐之所居, 故曰氐道。”西晋废。西汉置,治今甘肃省礼县西北。属陇西郡。因其地为氐族所居,故名。景帝时,
亦作诃罗单或诃罗旦。即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太平御览》 卷787引 《元嘉起居注》曰: “阁婆洲呵罗单国王毗沙跋摩遣使奉献。” 据 《宋书·夷蛮列传》 载,公元430—452年 (南朝宋元嘉七年至
①即疏勒国。在今新疆喀什市。《新唐书·西域传》:“疏勒, 一曰佉沙……居迦师城。”②即史国。都城在乞史城(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南沙赫里夏勃兹)。《新唐书·西域传》:“史,或曰佉沙,曰羯霜那,居独莫水
即玉夺三巴桥。在今西藏拉萨市中心。清《西藏图考》 卷5: 琉璃桥 “在西藏堡外上布达拉山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