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黄龙山

黄龙山

①在今浙江缙云县北十二里黄龙村。《明史·耿再成传》: “从取金华,为前峰,屯缙云之黄龙山以遏敌冲。” 即此。

②在今安徽贵池市北五里。《方舆纪要》 卷27贵池县: 黄龙山在 “府北五里,滨大江,有望江亭”。

③一名辅山。在今江西修水县西,与湖北通城县接界处。海拔1511米。《明一统志》 卷49南昌府:黄龙山“在宁县西一百八十里。相传吴黄武中,黄龙见此。或云山顶湫中有黄鱼能致风雨,岁旱祷之辄应”。

④在今湖北通城县东南五十里,与江西修水县接界。《舆地纪胜》 卷66鄂州: 黄龙山 “在通城幕阜山之东。顶有湫池,中有黄鱼二,能致雨,有瀑泉”。

⑤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区。《明史·地理志》江夏县: “洪武三年四月,建楚王府于城内黄龙山。”

⑥在今陕西洛川县东南。《方舆纪要》 卷57洛川县“雄儿山” 条下: “又有黄龙山,在县南百三十里。”


(1)古山名。在今浙江省缙云县西。元至正十九年(1359年),耿再成取处州,驻兵黄龙山,山高险,再成树栅于其上,以遏敌势,即此。(2)又称梁山山地。在陕西省北部,介于黄河和北洛河之间。为黄土高原上的石质山地。西北—东南走向,海拔 1200~1500 米。主要由砂、页岩构成。 1400 米以上基岩裸露,余为连片的黄土覆盖。东侧黄河支流深切,形成许多峡谷;西侧河谷较开阔。主峰大岭(黄龙县与韩城市交界处),海拔 1783 米。同名高峰海拔 1196 米。为省内林区之一。东南麓和南侧煤矿丰富。


猜你喜欢

  • 翔凤山

    在今四川岳池县北一里。《方舆纪要》 卷68岳池县: 翔凤山 “山有三峰,如凤之翔举”。

  • 白利土司

    清雍正时置,属西宁办事大臣。为玉树四十族之一。驻牧地在今青海治多县西北通天河南。乾隆《西宁府新志》卷19“塞外贡马番族”:“住牧乌哈那哈地方白利族,距玉树族四百余里。”后废。

  • 白帝山

    在今四川奉节县东十里长江北岸白帝城。《水经·江水注》:“(巴东郡治)白帝山城周回二百八十步,北缘马岭,接赤岬山。其间平处,南北相去八十五丈,东西七十丈。又东傍东瀼溪,即以为隍。西南临大江,闚之眩目,惟

  • 巫子城

    即今四川巫山县。《旧唐书·地理志》 巫山县:“巫县隋加‘山’字, 以巫山硖为名。旧治巫子城。”

  • 东水

    又名东游水、宋熙水。即今四川苍溪县东北之东河。《水经·漾水注》:“汉水又东南,得东水口。水出巴岭,南历僚中,谓之东游水。”

  • 花园市

    即今湖北孝昌县治(花园镇)。传说明末万姓者于此开辟花园,周环六里为县境名胜。清光绪《孝感县志》卷2:“花园店,在杨家河北三十里。”1993年置孝昌县于此。

  • 四明县

    1948年革命根据地由四明山区部分地析置,属浙江省。治所在今浙江余姚市南三十四里梁弄镇。1949年废。旧县名。1948年由四明山区部分地析置,治梁衕(梁弄,今浙江余姚市西南梁弄)。因境内有四明山得名。

  • 嶂山

    即库山。在今青海湟源县西南日月山一带。一说即今青海天峻县南库库诺尔岭。《新唐书·江夏王道宗传》: 贞观九年 (635),讨吐谷浑,“贼闻兵且至,走嶂山数千里,诸将欲止,独道宗请穷追……吐谷浑拒险殊死斗

  • 弗夜

    即悉补野的异译。西藏吐蕃王朝建政前的称号。《新唐书·吐蕃传》:松赞干布“亦号弗夜氏”。地在今西藏乃东、穷结等县境。

  • 带州

    唐贞观十九年 (645) 于营州界内置,为羁縻州,处契丹乙失革部落,隶营州都督。神龙初隶幽州都督。治孤竹县,州陷契丹后,寄治于昌平县之清水店 (今北京市昌平县西境)。后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