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陵寨
在今湖北广水市东二十五里。《方舆纪要》卷77应山县: 黄陵寨在 “县东二十五里。其相近者曰平康寨”。
在今湖北广水市东二十五里。《方舆纪要》卷77应山县: 黄陵寨在 “县东二十五里。其相近者曰平康寨”。
1937年10月日伪改归绥县置,治所即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为巴彦塔拉盟驻地。1945年8月废。
在今河南济源市西南五十里蓼坞西北。东魏侯景筑城于山上。唐咸亨四年 (673) 置柏崖县及柏崖仓于此。古山名。在今河南省孟津县西。南北朝时侯景筑城于山上。唐咸亨四年(673年)于此建柏崖仓。
即今湖北汉川县西南十六里城隍镇。清光绪 《湖北全省分图》: 汉川县西南有城隍港。
在今山西河津市东南。《新唐书·地理志》 龙门县:“东南二十三里有十石垆渠,(贞观)二十三年县令长孙恕凿,溉田良沃,亩收十石。”
又称白鹿洞。在今江西九江市东南庐山五老峰下山谷中。唐代江州刺史李渤曾隐居读书于此。南唐升元年间(937—942)建“庐山国学”,宋初扩建为“白鹿书院”,与睢阳、石鼓、岳麓书院齐名。后遭兵火。南宋淳熙六
亦作扶南。指今柬埔寨及越南南部一带。《文选》卷5左思《吴都赋》:“乌浒、狼㬻,夫南、西屠。”刘逵引《异物志》注:“夫南特有才巧,不与众同。”
元置,在今浙江诸暨市西紫云乡寨头。《方舆纪要》卷92绍兴府诸暨县:长清关在“县西南五十里”。
亦作白云径。在今江苏宜兴市西三十六里。自溧阳市流入,即荆溪上源。《方舆纪要》卷25常州府宜兴县: 白云径“在县西三十六里。《尔雅》:‘直波为径’。东经县西二十六里之洴浰渰,合于荆溪。《志》云:白云径南
一名葛阳县。北魏置,为修阳郡治。在今河南西峡县北。北周废。古县名。北魏置,治今河南省西峡县北。属修阳郡。北周废入修阳县。
在今陕西长安县南。《水经·渭水注》:“沈水上承皇子陂于樊川。” 《寰宇记》 卷25万年县: 皇子陂 “在启夏门南三十里。陂北原上有秦皇子冢,因以名之。隋文帝改为永安坡。周回九里”。在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