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歇冢
在今湖北荆门市东南后港镇西南十二里黄歇村。黄歇 (?—前238),郢人。战国时楚国贵族。顷襄王时任左徒,考烈王时任令尹,封给淮北十二县。考烈王十五年 (前248) 改封于吴 (今江苏苏州),号春申君。曾派兵救赵攻秦,后又灭鲁。考烈王死后,在内讧中被杀。传葬于此。墓前原有祠宇、碑刻、祭台等。抗日战争时期被日军炸毁,唯墓冢尚存。
在今湖北荆门市东南后港镇西南十二里黄歇村。黄歇 (?—前238),郢人。战国时楚国贵族。顷襄王时任左徒,考烈王时任令尹,封给淮北十二县。考烈王十五年 (前248) 改封于吴 (今江苏苏州),号春申君。曾派兵救赵攻秦,后又灭鲁。考烈王死后,在内讧中被杀。传葬于此。墓前原有祠宇、碑刻、祭台等。抗日战争时期被日军炸毁,唯墓冢尚存。
①1938年改新海设治局置,属河北省。治所在韩村 (今河北黄骅市)。1945年改为黄骅县。②1947年析宁安县置,属松江省。治所即今黑龙江省海林市。1948年改为海林县。旧县名。(1)1937年由新海
在今山东无棣县北六十里大山庄附近。《方舆纪要》卷13庆云县:马谷山在“月明沽东,俗谓之大山。多石无树木, 中有洞,深广二丈余”。光绪《山东通志》卷23:“山西南半麓有洞, 广二丈余,深不可测。相传古有
在今山东曲阜市东北五十里。源出九峰山,南流入泗水。《寰宇记》 卷21曲阜县: 崄水 “在县北四十里。源出九龙山,东南流入洙水,其溪涧崄隘”。
古岛屿名。即今印度尼西亚班达群岛。以产肉豆蔻著名,故亦称肉豆蔻群岛。元汪大渊《岛夷志略》有专条记述。
① 《汉书·地理志》 蜀郡绵虒县 (今四川汶川县西南绵虒镇): “玉垒山,湔水所出,东南至江阳 (今泸州市) 入江。” 又据 《水经·江水注》: 上游出玉垒山后即入岷江,当指今汶川与都江堰市间岷江支流
1941年山东革命根据地由牟平、海阳二县析置,治夏村(今山东乳山市)。1942年改置牟海县。山东抗日根据地设。1941年析牟平县南部与海阳县东部置(县级),治夏村(今山东乳山市夏村镇)。以两县首字得名
清顺治五年(1648)以扎鲁特部分置左、右翼二旗,属内蒙古昭乌达盟。左翼旗驻齐齐灵花拖罗海山北,右翼旗驻图儿山南。1934年合并为扎鲁特旗,驻鲁北镇(今内蒙古扎鲁特旗)。1947年划归内蒙古哲里木盟。
在今湖南醴陵市南二十五里。《方舆纪要》卷80醴陵县: 铁江 “源出攸县境,西北流入渌江。水滨石黑如铁,因名”。
在今安徽舒城县东南。《寰宇记》卷126舒城县:“六城在县东南六十里。按《春秋·文公五年》:‘楚人灭六’。杜预云:六,皋陶之后也,今庐江六县,即淮南王黥布所都之邑也。”
又作虎穴屿。在今台湾省澎湖岛西南。清蒋毓英 《台湾府志》 卷3: 虎穴屿 “形如猛虎,中裂一港,故名。南风起,澎民张网于此。及冬而归”。高拱乾 《台湾府志》 卷1作虎井屿,谓 “形如虎临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