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坑
即今广东曲江县东北周田镇西麻坑村。《清一统志·韶州府》 “白土营” 条内: 崇祯八年又增九营,其中有麻坑。
即今广东曲江县东北周田镇西麻坑村。《清一统志·韶州府》 “白土营” 条内: 崇祯八年又增九营,其中有麻坑。
即岍山。亦名岳山、吴岳山、岳山。在今陕西陇县西南。《汉书·地理志》 右扶风汧县:“吴山在西,古文以为汧山。”《续汉书·郡国志》 汧县:“有吴岳山,本名汧,汧水出。”
南朝梁置,为油州治。治所在今河南桐柏县境。北周天和二年 (567) 属纯州。隋开皇末,改为油水县。西魏置,治今河南省桐柏县境。隋开皇末改名油水县。
即黑松林关、松林关。在今四川松潘县东北五十七里。《明史·郭成传》: “四川巡抚李尚思以地近松潘,檄成军松林,游击万鳌军漳腊。” 即此。
即长桥。在今江苏吴江市东。南宋范成大《吴郡志》卷19:利往桥“即吴江长桥也。庆历八年县尉王廷坚所建”。
唐武德四年 (621) 置,属南宕州。治所在今广西陆川县。寻属禺州。大历八年 (773) 改属顺州。北宋开宝五年 (972) 废。古县名。唐武德四年(621年)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陆川县。曾先后属白
即今河北赤城县南红河上源。《明史·地理志》 九门卫:“东有红石山,红石水出焉,下流合于龙门川。”
元元贞元年 (1295) 改海盐县置,属嘉兴路。治所即今浙江海盐县。明洪武二年 (1369) 复改海盐县。元元贞元年(1295年)升海盐县置,即今浙江省海盐县,属嘉兴路。明洪武二年(1369年)降为县
又作平阳封宫。春秋时秦筑,在今陕西宝鸡县东杨家沟乡以东、阳平镇以西。《史记·秦本纪》:武公元年(前697),“伐彭戏氏, 至于华山下,居平阳封宫”。《雍录》亦称“平阳宫在华山下”。
在今浙江鄞县东。源自今浙江奉化市东与鄞县交界处,北流经鄞县横溪、云龙等镇,于宁波市城区注入甬江。《清史稿·地理志》 宁波府鄞县:“其东前塘河,三源汇于横溪,出横石桥,会中塘、北塘河,径和安桥,为三河总
在今江苏涟水县城东南。《清一统志·淮安府二》: 坝上镇 “在安东县治东南,即涟水坝。为淮滨之要津。明置巡司,后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