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鲁山

鲁山

①在今山东沂源县西北,与淄博市交界处。《水经·沂水注》: “沂水又东南螳蜋水入焉。水出鲁山,东南流右注沂水。” 《寰宇记》 卷23沂水县:“螳螂山在县北百九十二里。《水经注》 云,螳螂水出鲁山,今按此山与大小二鲁山连接,前则平野弥望,清流萦带,南面有穴若门,直入二十里,可容方驾,游之清旷,非复人境也,西与新泰县分界。”

②一名露山。在今河南鲁山县东十八里。《汉书·地理志》 南阳郡鲁阳县: “鲁山,滍水所出。”《水经·滍水注》: “滍水又东径鲁阳县故城南,……有鲁山,县居其阳,故因名焉。”

③一名大别山、翼际山。即今湖北武汉市汉阳城区东北龟山。《水经·江水注》: “江水又东径鲁山南,古翼际山也。……有刘琦墓及庙。”《元和志》卷27汉阳县: 鲁山 “一名大别山,在县东北一百步。其山前枕蜀江,北带汉水。山上有吴将鲁肃神祠”。《舆地纪胜》卷79鲁山: “彼在三代时谓之大别山。不知因何又名鲁山也,岂鲁肃庙食于此,而名是山欤。”


(1)古山名。(1)又名露山。在今河南省鲁山县东北接襄城县界。北宋梅尧臣有《鲁山山行》诗。(2)在今湖北省武汉市东北隅。《资治通鉴》:南朝齐永元二年(500年),“房僧寄将还建康,至郢,帝敕僧寄留守鲁山”,以防萧衍军东下,即此。(3)即今湖北省武汉市龟山。(2)今山名。在山东省中部,跨莱芜、临朐、淄博、沂源等市县。因春秋时在鲁国境得名。断块山。同名主峰海拔1108米。为沂河发源地。主峰由片麻岩构成,其余大部分为石灰岩。喀斯特地貌分布普遍,有沂源溶洞群、博山溶洞等著名洞穴。有明大雄宝殿、天山圣母祠等古迹。


猜你喜欢

  • 独妇山

    即蜀阜山。在今浙江绍兴县西北三十五里。《越绝书》 卷8: “独妇山者,句践将伐吴,徙寡妇致独山上,以为死士示,得专一也。”古山名。原名独山。即今浙江省绍兴市西北独阜山。《越绝书·越地传》:“独妇山者,

  • 卢门

    春秋时宋国都城商丘(今河南商丘县南)南门。《左传》:昭公二十一年(前521),“华氏居卢门, 以南里叛”。春秋宋国都城(今河南商丘市南)南门。《左传》昭公二十一年(前521年):“华氏居卢门,以南里叛

  • 西洋江

    ①在今广西田林县西南,为右江上源。《清史稿·地理志》 泗城府西林县:“右江有二源:南源曰西洋江,北源曰清水河。西洋江自云南宝宁流入县南,东北流,与北源会。”②在今云南广南、富宁两县,流入广西境。《明一

  • 乌符山

    在今湖南祁阳县北六十里。《方舆纪要》卷81祁阳县:乌符山“县之望山也。元成宗时,湖南盗詹一仔作乱,左丞刘国杰讨破之,降其余众,相要地为三屯:衡曰清化,永曰乌符,武冈曰白苍,选众耕屯,使贼不得为巢穴,境

  • 建宁左郡

    或作建宁郡。南朝宋置,属豫州。治所在今湖北麻城市西南。大明八年 (464) 改为建宁左县。南齐复置建宁左郡,属司州。东魏改为北建宁郡。北周改为建宁郡。隋开皇初废。

  • 天仓河

    即今甘肃金塔县境之讨来河下游。清梁份《秦边纪略》卷4:讨来河“至岔口、镇夷界,合张掖河水,谓之天仓河。东北流向合黎焉”。

  • 高兴墟

    又名上鳌墟。即今江西兴国县西北三十里高兴镇。清同治 《江西全省舆图》 卷9: 兴国县西北有高兴墟。

  • 兰县

    ①南朝宋置,属沈黎郡。治所在今四川越西县北新民镇古城。南齐废。②明洪武二年(1369)降兰州置,属临洮府。治所即今甘肃兰州市。成化十三年(1477)复升为兰州。古县名。明洪武二年(1369年)降兰州置

  • 三公山

    ①在今安徽无为县西南。《隋书·地理志》:庐江县有三公山。《寰宇记》卷126庐江县:三公山“在县东南一百五十里。山有三峰,相去一里。俗传头皆东靡,似有顾瞻江东宣城郡界。有九子峰,俗云是三公子。天宝六载改

  • 长春厅

    清嘉庆五年(1800)于蒙古郭尔罗斯前旗游牧地置,属吉林将军。治所在长春堡(今吉林长春市南四十里永春镇),道光五年(1825)移治宽城子(今长春市)。辖境约当今吉林伊通河、饮马河流域。光绪十四年(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