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顿丘县

顿丘县

①西汉置,属东郡。治所在今河南清丰县西南。西晋为顿丘郡治。北齐废。隋开皇六年 (586)复置,属魏州。大业初属武阳郡。唐为澶州治。五代晋天福三年 (938) 移治德胜城 (今河南濮阳县东南五里)。北宋熙宁六年 (1073) 废。

②东晋侨置,属秦郡。治所即今安徽滁州市。南朝宋为新昌郡治。隋开皇初改为新昌县。

③北魏太和十八年 (494) 置,属汲郡。治所在今河南浚县西北。后属黎阳郡。东魏天平中废。

④南朝宋侨置,属魏郡。治所在今山东济南市东顿丘附近。北魏属东魏郡。北齐废。

⑤南朝宋侨置,属阳平郡。治所在今山东兖州市西北。北魏属东阳平郡。北齐废。

⑥南朝梁侨置,为睢州南济阴郡治。治所在今安徽宿州市北二十里老符离集,北齐废。


(1)古县名。(1)西汉置,治今河南省清丰县西南。属东郡。《汉书·武帝纪》:元光三年(前132年),“春,河水徙,从顿丘东南流入渤海”,即此。北齐废。隋开皇间复置,治所屡有迁徙。北宋熙宁六年(1073年)废入清丰县。(2)东晋侨置,治今安徽省滁州市。属秦郡。南朝宋元徽元年(473年)改属新昌郡。南北朝为新昌郡治所;北齐天保后又为南谯州(南朝陈为谯州)治所。隋开皇初改名新昌县。(3)南朝宋时侨置,治今山东省济南市东。属齐州。北魏后废。(2)旧县名。冀鲁豫抗日根据地设。1941年由河南省濮阳县北部、清丰县西南部析置。以古邑名及西汉顿丘县名而名。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撤销,仍归各县。


猜你喜欢

  • 茹溪

    俗名小溪。在今四川巫山县北。《战国策·楚策四》: 庄辛谓楚襄王曰: “蔡灵侯之事,因是以南游乎高陂,北陵乎巫山,饮茹溪流,食湘波之鱼。”注: “茹溪,巫山之溪。”古水名。战国楚水。在今湖南省慈利县西南

  • 昌华宫

    在今广东广州市河南官洲北亭。五代南汉建。《新五代史· 南汉世家》: 刘晟乾和二年(944),“遣洪昌祠襄帝陵于海曲,至昌华宫,晟使盗刺杀之”。清改为昌华市。

  • 道场山

    在今浙江湖州市南。《方舆纪要》 卷91湖州府: “道场山在府南十二里。亦近郊之胜。”

  • 㳡水

    一作涡水。 即今涡河。 沙水 (一名蔡水)分流,自今河南太康县北东南流,经柘城、鹿邑、安徽亳州、涡阳、蒙城,至怀远县东入淮。《说文》: “涡水受淮阳扶沟浪汤渠,东入淮。” 《水经·阴沟水注》: “&#

  • 嘉岭山

    即今陕西延安城东南宝塔山。《方舆纪要》卷57延安府: 嘉岭山 “在府城东南。形势高峻”。后因山上建有宝塔,故习惯上称宝塔山。

  • 市坪村

    即今云南易门县南十里南庄。元至元十二年(1275)于此置易门县。《元史·地理志》 昆阳州易门县:“在州之西,治市坪村,世为乌蛮所居。”元代后期徙废。

  • 武要县

    西汉置,属定襄郡,为东部都尉治。治所在今内蒙古卓资县西北三道营乡东南土城村古城。东汉废。古县名。西汉置,治今内蒙古自治区卓资县西土城子。为定襄郡东部都尉治。东汉初废。《魏书·太祖纪》:天赐三年(406

  • 五国部

    指辽时分布在今黑龙江省依兰县以东至乌苏里江口以下,松花江和黑龙江两岸的五个部落。《辽史·营卫志下》:“五国部:剖阿里国、盆奴里国、奥里米国、越里笃国、越里吉国,圣宗时来附,命居本土, 以镇东北境,属黄

  • 思明路

    元至元二十四年 (1287) 改思明州置,属岭南广西道。治所在今广西宁明县东明江镇。辖境相当今广西宁明、上思二县、凭祥市及扶绥、崇左二县部分地。明洪武二年 (1369) 改为思明府。元至元二十三年(1

  • 六嬴山

    在今四川铜梁县西。《舆地纪胜》卷159合州:六嬴山“在巴川县西二十里。相传昔人御寇于此,六战皆捷,故名”。《方舆纪要》卷69铜梁县:六嬴山在“县西三十五里。唐合州刺史赵延之集义兵于此,六战皆嬴,因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