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须弥福寿之庙

须弥福寿之庙

在今河北承德市避暑山庄之北、普陀宗乘之庙以东。清乾隆四十五年 (1780) 仿日喀则扎什伦布寺形制建。“须弥福寿” 乃扎什伦布之汉译。据 《高宗御制须弥福寿之庙碑记》 载,乾隆帝七十寿辰,班禅六世远道来此觐见,清帝以一年时间建成此庙,供其居住和讲经。1961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河北省承德市避暑山庄之北、普陀宗乘之庙以东。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仿日喀则扎什伦布寺而建。须弥福寿,乃扎什伦布之汉译。占地达3.79万平方米,建筑风格综合汉藏建筑艺术之长,形式独特。据《高宗御制须弥福寿之庙碑记》载,乾隆帝七旬寿辰,班禅六世远道来此觐见,清帝极为重视,以一年时间建成此庙,供其居住和讲经。寺自南而北,前有石桥,桥北为山门,上悬乾隆御书“须弥福寿”匾额,正北为碑亭。北上有月台,上筑三间四柱七楼式琉璃牌坊,坊后为大红台,台上四角筑小殿,台内壁四周为三层群楼,中建妙高庄严殿,为班禅六世讲经之所。殿顶重檐攒尖盖鎏金铜瓦,瓦片呈鱼鳞状,四脊各有鎏金龙两条,腾空欲飞,姿态生动。大红台东南有东红台,西有吉祥法喜殿,为班禅寝殿,重檐歇山鎏金瓦顶。殿北有八角七层琉璃万寿塔,塔周有围廊,底层正南辟门,余各面皆有浮雕菩萨像,二层有八角平座及石栏杆。塔周有九间楼、罡子殿、单塔白台等建筑。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猜你喜欢

  • 凉伞 (繖) 冈

    在今广东阳春市北。《方舆纪要》卷101阳春县: 凉伞冈 “在县北十里。高五十丈,周数十里。盘旋宛曲,为县主山”。

  • 鸿胪馆

    唐置,在今陕西高陵县南十八里。北宋废。唐置,在今陕西省高陵县南。北宋时废。

  • 赤嵌

    ①台湾土著番社名。指今台湾台南市一带。为山胞西拉雅族赤嵌社的译音。是台湾开发最早的地区。相传明代郑和下西洋,副使曾在此登陆取水。②城名。清顺治十年(1653)荷兰殖民者于今台湾台南市筑普罗文查城,华人

  • 南冈

    ①春秋楚邑。在今安徽霍山县东北。《左传》: 昭公三十一年 (前511),“楚师迁潜于南冈而还”。②在今湖北省鄂州市东,南湖上。《舆地纪胜》卷81寿昌军: 南冈 “在武昌县南湖上。晋王敦收郭璞,诣南冈斩

  • 硗碛

    即今四川宝兴县北一百六十里硗碛藏族乡。1935年6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至此,与川军激战后翻越夹金大雪山,拉开 “爬雪山,过草地” 的悲壮一幕。

  • 涂 (塗) 水县

    春秋时晋置,在今山西榆次市西南二十里。《左传》: 昭公二十八年 (前514),“知徐吾为涂水大夫”。西汉为涂水乡。

  • 振华县

    1945年山东革命根据地以原河北省宁津县改名,治所即今山东宁津县。为纪念牺牲于县境的中共地委书记马振华烈士而命名。1949年复名宁津县,改属山东省。旧县名。山东抗日根据地设。1945年由宁津县改置。以

  • 临渝山

    亦作林榆山、临余山。又名马坡头。在今河北抚宁县东三十里。《寰宇记》 卷70卢龙县: “临余山本名临渝山,音讹为余。有关。” 《明一统志》 卷5永平府: 临渝山 “在抚宁县境。峰峦崛起,高千余仞,下临渝

  • 通津门

    北宋东京城 (今河南开封市) 外城东面汴河北水门。太平兴国四年 (979) 赐名。天圣初改为广津门,熙宁十年 (1077) 复名通津门。北宋东京城(今河南开封市)外城东面汴河北水门。太平兴国四年(97

  • 梗阳城

    春秋晋邑。在今山西清徐县西。《左传·襄公十八年》: 中行献子梦中 “见梗阳之巫皋”。昭公二十八年 (前514),“魏戊为梗阳大夫”。皆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