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轮宫
北魏太平真君中建。在今山西大同市东御河东曹夫楼东北。 为道教宫观。 《水经· 㶟水注》: “ (大道坛庙) 坛之东北,旧有静轮宫,魏神䴥四年造, 抑亦柏梁之流也。 台榭高广, 超出云间,欲令上延霄客,下绝嚣浮,太平真君十一年又毁之。”
北魏太平真君中建。在今山西大同市东御河东曹夫楼东北。 为道教宫观。 《水经· 㶟水注》: “ (大道坛庙) 坛之东北,旧有静轮宫,魏神䴥四年造, 抑亦柏梁之流也。 台榭高广, 超出云间,欲令上延霄客,下绝嚣浮,太平真君十一年又毁之。”
东汉章和二年(88)改淮阳国置,治所在陈县(今河南淮阳县)。辖境相当今河南周口市及淮阳、商水、西华、太康、柘城、鹿邑等县。献帝建安初国除为陈郡。三国魏黄初六年(225)封曹植于此,复为陈国。次年(22
即今安徽休宁县西南渭桥乡。清道光 《休宁县志》 乡村图: 城西有渭桥。
在今浙江德清县东南。《寰宇记》卷94武康县:“计筹山在县(治今武康镇)东南三十五里。《吴兴记》云:计筹山,昔越大夫计然多才智,筹算于此山。按其地与余杭县分界,今俗谓之界头山,盖筹、头声相应也。”
唐置,故址在今山西芮城县西南风陵渡镇。《方舆纪要》卷41蒲州:风陵关“路通潼关,唐圣历初,于风陵堆南津口置关,以讥行旅”。
在今浙江江山市东。《方舆纪要》卷93江山县:白跶寨在“县东八十里”。
汉武帝平闽越后改东冶置,为会稽东部都尉治。治所在福建福州市旧冶山之麓。西汉时今福建全省仅有此县,其辖境实际所及约当今福州市一带。东汉初改名东冶县。《舆地纪胜》卷128福州《景物上》:东冶,“《晏公类要
又作金冬谿、金栋谿。治所即今西藏朗县东金东。清乾隆 《卫藏通志》 卷15 《部落》 中有金东。原西藏地方政府设金东谿。1960年并入朗县。“金东”,藏语意为一千种饮料 (琼浆)。原西藏地方政府设。在今
在今陕西泾县西南。《资治通鉴》:新莽天凤三年(16),“戊辰,长平馆西岸崩,壅泾水不流,毁而北行”。胡注:“长平馆,即长平观,在泾水之南原。泾水东南流入渭,为岸所壅,故毁而北行。”
即今河南林州市东南六十六里临淇镇。东魏曾置临淇县于此。民国初设林县县佐驻此。
在今云南马龙县西南四十五里。《方舆纪要》卷114马龙州:中和山“在州西南四十五里。其山发自宜良,蜿蜒起伏, 至此结为二峰,前后突兀,左右有层峦环列, 曲涧回绕,又有仙人洞、五龙潭诸胜。上有平田可十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