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陈郡

陈郡

秦置,治所在陈县(今河南淮阳县)。西汉改为淮阳国。东汉章和二年(88)改为陈国。建安初又改为陈郡。三国魏黄初六年(225)改为陈国,七年(226)又改为陈郡。西晋咸宁中并入梁国。永康二年(301)复置。辖境相当今河南淮阳、沈丘、鹿邑等县及西华县一部分地。南朝宋移治项县(今沈丘县槐店回族镇)。北魏移治废陈县(今淮阳县),属豫州。东魏属北扬州。北齐为信州治。北周为陈州治。隋开皇初废。


秦置,治陈县(今河南淮阳县)。辖境相当今河南省太康、柘城县以南,扶沟、确山县以东,安徽省太和、颍上县以西,及河南、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西汉高祖十一年(前196年)置淮阳国,领陈、颍川两郡,此后,吕后、文帝两度以郡置淮阳国。文帝十二年(前168年)淮阳国除为陈郡,又析郡南部置汝南郡,辖境减缩。景帝二年(前155年)以郡置淮阳国,次年国除为陈郡,元康三年(前63年)复改置淮阳国。东汉章和元年(87年)国除为郡,次年改为陈国。建安二年(197年)国除为郡,治陈县。辖境相当今河南省周口市和淮阳、鹿邑、柘城、太康、西华等县地。属豫州。三国魏复为陈国,以曹植为陈王。后植子志徙封济北王,又改为陈郡。南朝宋移治项县(今河南沈丘县)。魏、晋、南朝宋属豫州,东魏属北扬州,北齐属信州,北周属陈州。隋开皇初废。


猜你喜欢

  • 通关山

    在今陕西城固县北三十里。《水经·沔水注》: “壻水南历壻乡溪,出山东南流,径通关势南。山高百余丈,上有匈奴城,方五里,浚堑三重。高祖北定三秦,萧何守汉中,欲修北道,通关中,故名为通关势。” 《舆地纪胜

  • 隆江铺

    亦作龙江铺。即今广东惠来县西南隆江镇。清乾隆 《潮州府志》 卷 14 惠来县: 隆江市在 “县西三十五里。有小溪,南通于海,北通葵潭”。

  • 景德观

    一名铁柱宫。即今江西南昌市翠花街西、棋盘街东之万寿宫。《舆地纪胜》 卷26隆兴府: 铁柱宫 “即延真宫也。旧名铁柱宫,政和赐今额。道书《灵验记》 云: 铁柱,晋许真居所铸”。《清一统志·南昌府二》:

  • 赤万郡

    北魏太和四年(480)置,属南秦州。治所赤万县(今甘肃武都县黄坪乡境)。后废。西魏置,治赤万县(今甘肃陇南市武都区东)。辖境约当今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东南部和文县东北部。属武州。北周废。

  • 草?市

    又作草塔市。 即今浙江诸暨市西南二十二里草塔镇。清光绪 《诸暨县志》 卷41 《坊宅志》: 草��市 “在十六都, 在南屏南”。

  • 胜金关

    明弘治六年 (1493) 筑,属宁夏中卫。即今宁夏中卫县东六十里胜金关。明嘉靖 《宁夏新志》卷3宁夏中卫: 胜金关 “谓其过于金徙、潼关,故云”。

  • 南康军

    北宋太平兴国七年 (982) 分洪、江二州置,治所在星子县 (今江西星子县)。其辖境相当今江西星子、永修、都昌等县地。元至元中升为路。北宋太平兴国七年(982年)分洪、江等州置,治星子县(今属江西)。

  • 女阴县

    西汉改汝阴县置,属汝南郡,为都尉治。治所在今安徽阜阳市。东汉改为汝阴县。见“汝阴县(1)”。

  • 并州都督府

    唐武德元年(618)于并州(治今山西太原市西南古城营)置总管府,七年改为大都督府。贞观八年(634)督并、汾、箕(后改仪州)、岚四州。长寿元年(692)改为北都太原府,神龙元年(705)复为大都督府。

  • 西苏尼特旗

    简称西苏旗。即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翼旗。1947年驻温都尔庙(即今内蒙古苏尼特右旗东南朱日和镇)。1958年迁驻赛汉塔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