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勒坦淖尔
即今俄罗斯阿尔泰共和国鄂毕河上源比亚河上之捷列茨科耶湖。《清一统志·科布多》:阿勒坦淖尔“在科布多城北,阿尔坦淖尔乌梁海旗东北。绰尔齐河、沙克尔河、巴什库斯河、阿斯巴图河,俱出阿勒坦淖尔乌梁海旗,合北流潴焉。东纳格结河,西纳巴哈齐里河、伊克齐里河、郭尔达河”。乾隆二十五年(1760)起,派官兵定期巡查哈屯河、阿勒坦淖尔等处。
即今俄罗斯阿尔泰共和国鄂毕河上源比亚河上之捷列茨科耶湖。《清一统志·科布多》:阿勒坦淖尔“在科布多城北,阿尔坦淖尔乌梁海旗东北。绰尔齐河、沙克尔河、巴什库斯河、阿斯巴图河,俱出阿勒坦淖尔乌梁海旗,合北流潴焉。东纳格结河,西纳巴哈齐里河、伊克齐里河、郭尔达河”。乾隆二十五年(1760)起,派官兵定期巡查哈屯河、阿勒坦淖尔等处。
在今四川青川县西南青溪镇北。 《方舆纪要》卷73青川守御千户所:丁平山“在所北一里。《志》云:元平章丁世珍击番蛮,尝屯兵于此,因名”。
即今四川宜宾县西北高场镇。清光绪 《叙州府志》 卷8宜宾县: 高家场在 “治西北七十里”。
即今浙江上虞市西南二十六里上浦镇。清光绪《上虞县志》卷18引《万历志》:上浦市“在县(旧治丰惠镇)西南四十里”。
一名乌镇。北宋置,属乌程县。即今浙江桐乡市西北二十六里乌镇。《方舆纪要》卷91:“唐元和初,镇海节度使李錡反,有将军乌姓者,力抗于此而死,镇因以名。”
即小溪。在今浙江景宁畲族自治县、青田县境。《方舆纪要》卷94青田县“小溪”条:“县西南二十里有鹤口岭,高逾众山,沐鹤溪之水出焉,即小溪也,下流合于清溪。”
即今广东广州市西北石井镇。清光绪《广东舆地全图》:南海县北有石井墟。
即今福建邵武市西南和平镇。清时邵武县丞及把总驻此。即今福建省邵武市西南禾坪。清邵武县丞及把总驻此。
即今广东雷州市南英利镇。明万历 《雷州府志》 卷4徐闻县: “英利墟在英利驿城。” 清设英利汛,有把总防守。在广东省雷州市南部。面积250.8平方千米。人口8.1万。镇人民政府驻英利圩,人口1.5万。
西周、春秋邑名。在今河南孟县南。《左传》:隐公十一年 (前712),王 “与郑人苏忿生之田温、原、絺、樊、隰、郕、攒茅、向、盟、州、陉、隤、怀”。宋元人注: “盟,盟津。”古邑名。西周、春秋邑。在今河
即张仪楼。战国秦建,在今四川成都市旧城西南。西晋张载《登成都白菟楼》诗:“重城结曲阿,飞宇起层楼。”南朝梁李膺《益州记》:“成都有百尺楼,后名为白菟楼。”即“张仪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