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干山
又作栏干山。在今福建建阳市北四十里。《寰宇记》 卷101引 《建安记》 云: “栏干山南与武夷山相对,半岩有石室,可容六十人。岩口有木栏干,飞阁栈道,远望石室中隐隐有床帐案几之属,岩石间悉生石柏,悬棺仙葬多类武夷,云是仙人葬骨。”
又作栏干山。在今福建建阳市北四十里。《寰宇记》 卷101引 《建安记》 云: “栏干山南与武夷山相对,半岩有石室,可容六十人。岩口有木栏干,飞阁栈道,远望石室中隐隐有床帐案几之属,岩石间悉生石柏,悬棺仙葬多类武夷,云是仙人葬骨。”
1949年析曲江县城区置,属广东省。治所即今广东韶关市。在广东省北部、北江中下游,邻接湖南、江西两省。面积1.85万平方千米(市辖区346平方千米)。人口314.8万(市辖区53.4万),其中瑶族2.
即今湖北竹山县东北官坪乡(对峙河)。民国《湖北通志》卷36竹山县:对峙河“《光绪舆地记》:在县东北八十里。驻外委”。
在今湖南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南。《方舆纪要》 卷82靖州: 楚湘台,“洪武三十年,楚王、湘王奉诏讨苗,尝驻军于此”。
亦名蕃人河、老鹳河。在今江苏南京市东北。宋《景定建康志》卷19“芦门河”条引石迈《古迹编》云:“芦门河在芦门漾之侧,建炎间始开,以通真州,亦名蕃人河,合黄天荡南,王谏议芦场内是其处。按此河以蕃名,而不
①即今河北南部滏阳河。《汉书·地理志》赵国邯郸县:“堵山,牛首水所出,东入白渠。”《水经·浊漳水注》:“白渠水出魏郡武安县钦口山,东南流径邯郸县南,又东与拘涧水合。”②在今河北肥乡县西北。《汉书·地理
①明嘉靖二十五年 (1546) 置,在今辽宁本溪满族自治县东南新城子。《方舆纪要》 卷37辽东都司 “散洋峪堡” 条下: “又孤山堡,在碱场堡东南,亦嘉靖二十五年置。”②明置,即今陕西府谷县西孤山乡。
在今四川青神县西南汉阳镇。清嘉庆《四川通志》 卷89青神县: 新路口铺 “在县南四十里”。
在今湖南永兴县西二十里。《舆地纪胜》卷57郴州:白豹山“又有白豹水,源出白豹山”。《方舆纪要》卷82: 白豹水“源出白豹山, 流合郴水”。
金置,属洺州。即今河北永年县治临洺关。
①在今江西瑞昌市西北三十五里。清同治 《九江府志》 卷4瑞昌县: 铜岭 “曾产铜,故名”。②在今广东东莞市东。《方舆纪要》 卷101广州府东莞县: 铜岭 “在县东二十里榴花村。宋末邑人熊飞结集义勇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