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蛇县
北魏孝昌二年(526)置,属东秦州。治所在长蛇镇(今陕西宝鸡县西北县功镇东南十里)。北周为安夷郡治。隋开皇十三年(593)移治今宝鸡县西北县功镇。十八年(598)改名吴山县,后废。义宁元年(617)复置,属扶风郡。唐贞观元年(742)改名吴山县。
古县名。北魏孝昌二年(526年)改长蛇镇置,治今陕西省宝鸡市西北。为安夷郡治。隋开皇十三年(593年)移治今宝鸡市西北县功镇,开皇十八年改名吴山县。义宁元年(617年)复置,属陇东郡。唐贞观元年(627年)复改名吴山县。
北魏孝昌二年(526)置,属东秦州。治所在长蛇镇(今陕西宝鸡县西北县功镇东南十里)。北周为安夷郡治。隋开皇十三年(593)移治今宝鸡县西北县功镇。十八年(598)改名吴山县,后废。义宁元年(617)复置,属扶风郡。唐贞观元年(742)改名吴山县。
古县名。北魏孝昌二年(526年)改长蛇镇置,治今陕西省宝鸡市西北。为安夷郡治。隋开皇十三年(593年)移治今宝鸡市西北县功镇,开皇十八年改名吴山县。义宁元年(617年)复置,属陇东郡。唐贞观元年(627年)复改名吴山县。
西汉置,属北地郡。治所约在今甘肃东部庆阳地区。东汉废。
乌池、白池二盐池的合称。在今宁夏盐池县北与内蒙古鄂托克前旗南之北大池一带。《元和志》卷4盐州五原县:“盐池四所:一乌池,二白池,三细项池,四瓦窑池。乌、白二池出盐,今度支收粜,其瓦窑池,细项池并废。”
在今山东汶上县西南。《方舆纪要》卷33汶上县:开河水驿在“县西南三十里”。
即今河南洛阳市西南三十八里延秋村。清乾隆《洛阳县志》卷2:西南有延秋镇。
北周保定四年(564)改梁绳州置,治所在广阳县(今四川茂汶县西北)。《寰宇记》卷78茂州:汶州“取汶水为名”。辖境相当今四川茂县、北川、汶川诸县。隋开皇五年(585)改为蜀州。北周保定四年(564年)
①南朝宋元嘉二十五年(448)以豫部蛮民置,属弋阳郡。治所即今河南光山县。大明中属光城左郡。南朝梁为光州北光城郡治。隋开皇三年(583)废。②南朝梁置,为南郢州光城郡治。治所在赤石城(今河南潢川县南)
即西倾山。亦作鲁察布拉山。在今青海东部、甘肃西南部。《清一统志·青海厄鲁特》:西倾山 “番名罗插普喇山,近黄河自东折西北之东岸,绵亘千余里”。
在今北京市天安门东侧。是明清两代的皇家祖庙。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嘉靖、万历和清顺治、乾隆时多次重修,但仍保存明代建筑风格。1924年辟为和平公园。1950年改为北京市人民文化宫。1988年
旧作现头洲。即今湖南醴陵市东渌水南岸枧头洲乡。清同治 《醴陵县志》 卷1: 现头洲在 “治东三十里”。
北宋置,属新化县。在今湖南隆回县北。深澳 即今广东南澳县东北深澳镇。明于此设南澳镇。清雍正十年 (1732) 改设南澳厅。1912年改为南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