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腰山
即今福建霞浦县西南三沙湾内长腰岛。清《乾隆内府舆图》:霞浦县西南有长腰山。
即今福建霞浦县西南三沙湾内长腰岛。清《乾隆内府舆图》:霞浦县西南有长腰山。
秦置,为雁门郡治。治所在今山西右玉县西北。东汉为定襄郡治。建安末废。北魏复置善无县,为善无郡治。孝昌中废。东魏天平二年(535) 寄治肆州秀容郡城 (今山西忻州市西北)。北齐废。古县名。秦置,治今山西
一名佛流水、又名佟佳江。在今辽宁东部、吉林东南部之浑江,为鸭绿江支流。《汉书·地理志》 西盖马县: “马訾水西北入盐南水,西南至西安平入海。”
在今河北卢龙县东十八里。《方舆纪要》 卷17卢龙县: 部落岭,“ 《志》 云: 唐初居黑水部于此,因名。明建文二年,辽东兵克昌黎,燕将谷祥败辽东兵于定流河,又追败之于部落岭”。即此。古山名。在今河北省
即今湖北枝江县西玛瑙河。《舆地纪胜》卷73峡州:沧茫溪“在宜都县。溪生五色石,细纹,红如玛瑙,青如玻璃,夏雨过,异采捷出,人兢掇拾”。
在今山东东平县西北 (州城镇北二十里)。山圆而长,故名。《汉书· 宣元六王传》: 哀帝时“瓠山石转立”。注: “晋灼曰: 汉注作报山。山胁石一枚,转侧起立,高九尺六寸,旁行一丈,广四尺也。师古曰: 报
又名白水山、狮子山。在今湖北枣阳市南。《新唐书·地理志》:枣阳县“有光武山”。《舆地纪胜》卷88枣阳军:白水山“在枣阳县南四十里。上有光武庙”。
在今山东宁阳县东南五里。 《清一统志·兖州府一》: 河 “汇东北蛇眼诸泉, 环城而流, 即今城河也。南流至滋阳 (今兖州县) 入漕。西流同古城泉,由高吴桥南入洸”。
即今伊拉克之幼发拉底河。《新唐书·地理志》广州通海夷道:罗和异国“又西一日行,至乌剌国,乃大食之弗利剌河,南入于海”。
北魏置,属襄城郡。治所在今河南遂平县北。北齐废。古县名。北魏置,治今河南省遂平县北。属襄城郡。北齐废。
在今山西大同市东北平城故城。为北魏著名寺庙。 《水经·㶟水注》: “东郭外, 太和中,阉人宕昌公钳耳庆时立祗洹舍于东皋。椽瓦梁栋,台壁棂陛,尊容圣像,及床坐轩帐,悉青石也。图制可观,所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