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长安县

长安县

①西汉高帝五年(前202)置,为京兆尹治。治所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晋为京兆郡治。北魏属京兆郡。北周复为郡治。隋开皇三年(587)移治大兴城(今西安市),与大兴县同城,为京兆郡治。唐为京兆府治。五代梁改名大安县,后唐复曰长安县。元为奉元路治。明、清两代与咸宁县并为陕西省治及西安府治。民国初为关内道治。1928年为陕西省省治。1944年迁治大兆镇(今长安县东南大兆乡)。1949年又移治韦曲镇(今长安县)。

②北魏泰常二年(417)置,属太原郡。治所在今山西太原市晋源镇西北。太平真君中废。景明初复置。西魏时又废。

③即长兴县。治所在今内蒙古宁城县西大明镇。《辽史·地理志》 校勘记:长兴原误“长安”。据《金史·地理志》、辑本《元一统志》及陈襄《使辽语录》改。


古旧县名。西汉高祖五年(前202年)置,治长安邑(今陕西西安市区西北)。属内史(武帝时改京兆尹)。其后政区历有变化。唐至清为京兆府、奉元路、西安府治。1928年析置西安市。1944年长安县移治大兆镇。1949年5月移治大兴善寺,7月迁今址,属咸阳分区。1950年直属省,1958年划归西安市。2002年撤销,改置长安区。


猜你喜欢

  • 黄埭镇

    即今江苏吴县西北约三十里黄埭镇。相传埭为黄歇所筑,故名黄埭,镇以埭名。清时有把总驻守。在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西部,北濒漕湖,南临裴家圩、黄埭荡。面积51平方千米。人口4.5万。镇人民政府驻黄埭,人口63

  • 泰平里溪

    在今福建南平市西南。《方舆纪要》 卷97延平府南平县: 泰平里溪 “在府南七十里。源出沙县界黄泥坑,流三十余里,经府西南七十里之筼筜山下,又东北流,入于西溪”。

  • 斗焰关

    一名陡阳关。在今安徽和县西北四十里,陡山北。《方舆纪要》卷29和州:“斗焰关在州西北四十里。其地有斗焰山,亦名陡阳山。巍然峻绝,一径中开。明初取和阳,遣张天祐等将奇兵出陡阳关,进薄小西门,遂克之,即此

  • 城安县

    北魏孝昌中置,为北梁郡治。治所在今河南民权县东北。北齐天保七年 (556) 移治废考阳县城 (今民权县东北),属梁郡。隋开皇十八年 (598)改为考城县。

  • 南住山

    在今浙江兰溪市南。《方舆纪要》 卷93兰溪市: 南住山在 “县南十五里。祝穆云: 其山自闽中迤逦而来,至此截然而住,因名”。

  • 大桥镇

    ①即今江苏江都市东南大桥镇。清光绪《江苏全省舆图》江都县:“大桥镇在城东六十里。”②在今江苏海门市东南大桥镇村。《清一统志·海门厅》:通济桥“在大桥镇”。③在今江西弋阳县西北。《清一统志·广信府二》:

  • 九堡墟

    即今江西瑞金市西北二十六里九堡镇。明嘉靖《赣州府志》卷5瑞金县:“九保(墟),县西北。”清道光《宁都直隶州志》卷4作九堡墟。

  • 盘石营

    ①即今浙江乐清市西南盘石镇。明置盘石卫于此。②明置,即今贵州松桃苗族自治县东北盘石镇。《清 一统志·铜仁府》: 盘石营 “明万历八年参议毕天能立,设指挥驻守”。

  • 临甾

    又作临菑。即临淄。故址在今山东淄博市东北临淄北。

  • 岭西县

    北魏初置,属吐京郡。治所即今山西石楼县。太和二十一年 (497) 改为吐京县。古县名。北魏太平真君九年(448年)置,治今山西省石楼县。为吐京郡治。太和二十一年(497年)改名吐京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