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铜梁县

铜梁县

唐长安四年 (704) 置,属合州。治所在奴��山列宿坝 (在今四川潼南县东南)。 《元和志》 卷33铜梁县: “取小铜梁山为名。” 开元三年 (715) 移就涪江南岸 (在今四川合川市西北)。十六年 (728)移于东流溪 (今潼南县南集乡戴场坝。一说今铜梁县西北)。天宝初属巴川郡,乾元初属合州。元移治今铜梁县。清康熙元年 (1662) 废入合州,六十年(1721) 复置,属重庆府。民国初属四川东川道。1928年直属四川省。


在重庆市西北部。面积1342平方千米。人口80.6万。辖25镇、8乡。县人民政府驻巴川镇。以县有铜梁山,阳光斜照石梁呈现古铜色,故名。《元和郡县志》:铜梁县“取小铜梁山为名”。《读史方舆纪要》合州铜梁山“州南五里,东西连亘二十余里,巅平整,环合诸峰,此为独秀。有石梁横亘,色如铜。《蜀都赋》所云:外负铜梁者是也”。武周长安四年(704年)析石镜县置铜梁县,属合州。唐开元二十三年(735年)分铜梁、石镜县地置巴川县,仍隶合州。乾元元年(758年)巴川县西南部分地划给新置的大足县。元至元十七年(1280年)撤巴川县并入铜梁县。明成化十七年(1481年)析铜梁、遂宁二县部分地置安居县,属重庆府。清康熙元年(1662年)撤铜梁、安居二县入合州;康熙六十年又以安居、铜梁二县地复置铜梁县,属重庆府。1913年属川东道,1914年属东川道,1928年直属四川省。1950年属川东行署璧山专区,1951年属江津专区。1952年改属四川省江津专区(1968年改江津地区)。1981年属永川地区。1983年划归重庆市。地处盆中方山丘陵与盆东平行岭谷交接地带。涪江、琼江、小安溪纵贯县境。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农产以稻、小麦、玉米、高粱为主。特产中药材使君子、白芍。为柑橘基地县。矿产有煤、铁、锶(天青石)、重晶石、硅石及巴岳山矿泉水等。工业有采煤、电力、化工、建材、丝绸、机械、造纸、食品、纺织、化肥、碳酸锶、铝业等。“铜梁龙灯”工艺精湛,驰名国内外。境内有绵璧、铜大、铜合等公路。涪江通航运。县西北有邱少云烈士纪念馆。名胜古迹有西温泉、巴岳山、武庙波仑寺、“铜梁文化”遗址。


猜你喜欢

  • 下口镇

    又作夏口渡。在今河北东光县北霞口。《方舆纪要》卷13东光县“卫河”条:“《志》云,卫河有大小龙湾,萦回而下,经县北二十里,其地名下口,居民麟集,行旅辐凑,俨然城市,谓之下口镇。”清于此设经制外委驻守。

  • 回星城

    在今河北井陉县西南。《魏书·地形志》常山郡井陉县:“有回星城。”《方舆纪要》卷14井陉县:“县西南二十五里有灵真城。《志》云:韩信伐赵时筑。魏收《志》,井陉县有回星城,即此城。《邑志》:县西三里新教场

  • 新四军军部旧址

    又称皖南新四军军部旧址。在今安徽泾县西五十里云岭。1938年7月至1941年1月新四军军部设此,指挥华中敌后各抗日战场的新四军部队。中共中央东南局同时设此。现建有新四军军部纪念馆。1961年定为全国重

  • 梁渔务镇

    金置,属望平县。治所在今辽宁黑山县东北古城子村。《许亢宗奉使行程录》: “自显州九十里至兔儿窝,自兔儿窝六十里至梁渔务。” 即此。

  • 盐难水

    即今辽、吉两省境鸭绿江支流珲江。《汉书·地理志》 西盖马县: “马訾水西北入盐难水,西南至西安平入海。”古水名。又称沸流水。即今辽宁、吉林两省境内鸭绿江支流浑江。

  • 淮安路

    元至元二十年 (1283) 升淮安州置,属淮东道宣慰司。治所在山阳县 (今江苏淮安市)。辖境相当今江苏盐城、淮安、盱眙及安徽天长、五河等县市以北,泗县及江苏泗阳、沭阳以东,赣榆以南,东至海。至正二十六

  • 处洞河

    在今贵州黄平县西十里。《方舆纪要》卷121兴隆卫:处洞河“源出苗境,东流经处洞,至卫城西,有兴隆大河及兴隆小河流合焉,又东入镇远府之镇阳江”。

  • 新密

    即新城。春秋郑邑。在今河南新密市东南三十里。《左传》: 僖公六年 (前654),“夏,诸侯伐郑,以其逃首止之盟故也。围新密,郑所以不时城也”。新密,经作新城。古邑名。本西周密国,春秋为郑新密邑。在今河

  • 徐公店

    在今山东沂南县西南,近费县、临沂二县界。清置徐公店驿。

  • 粉水

    ①一名粉青河。即今湖北西北部南河及其上游粉青河。源出神农架林区西南,东北流经房县东、保康县西,至谷城县,东注入汉水。《水经·粉水》:“粉水出房陵县,东流过郢邑南,又东过谷邑南,东入于沔。” 郦道元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