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山城
唐贞元初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建,属黎州。在今四川汉源县西北。《元和志》 卷32黎州汉源县: “铜山城在县西北五十里。” 《资治通鉴》: 唐贞元四年 (788),吐蕃分兵入寇,“五千寇铜山”。即此。
在今四川省汉源县西北宜东镇东南。《资治通鉴》:唐贞元四年(788年),吐蕃入寇,“遂分兵四万攻两林骠旁,三万攻东蛮,七千寇清溪关,五千寇铜山”;《元和郡县志》黎州汉源县:“铜山城,在县西北五十里”,即此。
唐贞元初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建,属黎州。在今四川汉源县西北。《元和志》 卷32黎州汉源县: “铜山城在县西北五十里。” 《资治通鉴》: 唐贞元四年 (788),吐蕃分兵入寇,“五千寇铜山”。即此。
在今四川省汉源县西北宜东镇东南。《资治通鉴》:唐贞元四年(788年),吐蕃入寇,“遂分兵四万攻两林骠旁,三万攻东蛮,七千寇清溪关,五千寇铜山”;《元和郡县志》黎州汉源县:“铜山城,在县西北五十里”,即此。
北周大象元年(579)分汾川、云岩二县置,属乐川郡。治所在今陕西延长县东南一百二十里门山村。《元和志》卷3门山县:“北有山,形似门,因以为名。”隋属延安郡。唐属丹州,武德八年(625)移治宋斯堡,在门
即今江西丰城市西南拖船镇。明万历 《南昌府志》 卷5丰城县 “拖船铺去县三十里”。清同治《江西全省舆图》 卷1: 丰城县西有拖船埠。
俗称新堡子。明嘉靖九年(1530)筑,属宁夏中卫。即今宁夏中宁县东南新堡乡。
三国魏明帝时建。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魏晋故城内。陆机 《洛阳记》 称: 洛阳城有三市九观,此其一。魏、晋时置,在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北魏晋洛阳故城内。陆机称洛阳城有三市九观,此其一。
又名兔毛河。即今山西右玉县西沧头河。《水经·河水注》:中陵川水“出中陵县西南山下,……东北流,径中陵县故城东。……中陵水又西北流,径善无县故城西”。《清一统志·朔平府》:兔毛河“古名中陵川水”。
在今河南孟津县东六十二里。《清一统志·河南府二》:叩马村“相传夷、齐叩马谏武王处”。
在今四川重庆市。东晋常璩 《华阳国志·巴志》: 江州县 “有荔枝园,至熟,二千石常设厨膳,命士大夫共会树下食之”。
在今江西龙南县南。《方舆纪要》 卷88赣州府龙南县: 清修山“在县南四十里。高千仞。上平坦。登高四顾,迥出尘俗,泉石林竹,俨若洞天,因名”。
亦作杨尖。即今江苏无锡县东羊尖镇。清光绪《江苏全省舆图》金匮县:“羊尖镇在城东北七十里。”在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东部。面积51平方千米。人口4.1万。镇人民政府驻羊尖,人口 7000。宋名杨尖市,以杨姓
西汉置,属苍梧郡。治所即今广东德庆县。东晋属晋康郡。南朝宋元嘉中为晋康郡治。齐属晋康郡。梁复为晋康郡治。隋属信安郡。唐武德四年(621) 为康州治。天宝初为晋康郡治,乾元初复为康州治。南宋为德庆府治。